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动态>专题专栏>法制专栏>详细信息

创平安乡镇 促民族团结——桃源县枫树维回乡基层治理创新探秘

发布时间:2023-07-18 08:46    信息来源:平安常德580

  • 田野上,动车穿梭,笛声清脆;田园间,农户忙碌,瓜果飘香;道路旁,屋舍俨然,鸡犬相闻……仲夏时节,记者一行走访桃源县枫树维回乡,不禁沉醉于这般美好的生活景象。

    “枫树维回乡是除新疆外最大的维吾尔族聚居地,这里有国家4A级景区枫林花海,黔张常铁路穿境而过,高标准农田、大型光伏发电项目落户于此,征拆补偿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一度较突出。”枫树维回乡党委书记陈明清告诉记者,近年来,该乡积极探索推行“指数调度法”“四诊调处法”,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安全感、幸福感。 

    “指数调度法” 充分发挥平台实战功能

    用指数调度综治工作,着力打造平安乡村,枫树维回乡按照市域“1+6+N”社会治理大脑体系,坚持实用为主、实效为先,整合资源建设高标准综治中心,突出实体运行,实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调度等实战功能。

    “我们充分运用常德市智慧平安平台,广泛收集矛盾纠纷、民意诉求。”枫树维回乡政法委员郭爱军介绍,全乡共划分网格24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92个,网格员每天巡查3小时以上,深入排查矛盾纠纷。同时,网格员积极组织开展众创平安志愿活动,利用平安常德580、微信群、居民上报小程序,以网格为单元收集矛盾风险隐患。

    “综治中心与司法所、信访办、派出所合署办公,同时,与林业、国土、民政、人社等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郭爱军介绍,每月的5、6、7日是村级群众接访日,15、16、17日是乡镇领导班子接访日,通过集中接访和领导下访,实时办理群众诉求,确保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 

    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做实信息数据研判工作,枫树维回乡将风险隐患划分等级:村级能自行处理的矛盾纠纷、民生诉求,标记为绿色;村级处理不了需由乡镇处理的疑难问题,标记为黄色,乡镇一级无法处理需上报县级处理的,标记为红色。

    “绿色预警信息一般为5个工作日办结,黄色预警要求一月内当面送达回复。针对逾期、未及时办理的案件和事件,平台将会自动考评降分,并通报督促尽快办理回复。” 

    “针对迟迟无法办结的黄色预警信息,逾期一月后将转变为红色预警信息,由乡党委书记监督关注,直至问题彻底化解。” 

    在枫树维回乡,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社会治理矛盾纠纷指数点评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指数98分以上的村,村支部书记进行经验分享;得分低于80分的村,由政法委员进行提醒谈话,督促限期整改;得分低于60分的村,接受党委书记约谈。 

    “去年,金凤桥村因矛盾较突出,连续2次被提醒约谈。村支书着重抓矛盾化解,经过一年多时间整改,矛盾纠纷指数从以往垫底一跃到全乡第六。”郭爱军透露,全乡根据每月平台指数得分划定各村平安建设工作年度考核等级,严格兑现奖惩,彻底打破了过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工作格局。

    及早“首诊”、及时“带诊”、对口“转诊”、综合“会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诊调处法”在枫树维回乡全面实施,取得成效。

    及早“首诊”,即坚持调解先行,治调主任、网格员、平安志愿者、治安积极分子、村辅警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开展矛盾纠纷初级调解。对于不能当天化解的矛盾纠纷问题,及时向支部书记汇报,并组织“五老人员”、志愿者、法律工作者等参与开展“复议”,协助调解,力求问题不出村。 

    金凤桥村村民陈某因常年在外务工,将自家菜园借给邻居曾某使用,曾某花大价钱打造起特色菜园,后陈某要求收回,双方产生矛盾。村组网格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及时“带诊”,即当矛盾难以控制发生上行苗头后,各村及时向乡政府工作报告,由分管领导协调责任站所进村调处。 

    维回新村翦某与邻居薛某积怨已久,今年,翦某建房占用双方公共过道,矛盾再次引爆。村级调解无果后,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乡国土所下户与村委会共同调解五六次,双方才达成一致,避免了矛盾升级。

    对口“转诊”,即对重大信访问题,或需要向上咨询政策、反映问题的,“转诊”到县级职能部门或律师事务所,为群众答疑解惑。 

    庄家桥村庄某与本地一家电子厂产生劳务纠纷,经村调委会调处未果后,由乡综治办、民政办、司法所联合调处,因庄某务工时间较短且中途请假时间较长,又为其申请法律援助,最终由乡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 

    综合“会诊”,即对多次调解未果的案件和上级交办的信访案件,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与村支部书记、相关责任人一同“会诊”,力求问题不出乡。 

    金凤桥村阳某等人的一场山林纠纷,经乡党委书记、乡长与牵头多部门数次“会诊”,当事人基本达成一致:2023年6月15日前,将从青山农林收回的林地全部分组到户;林地分组完成后,乡政府随时协助村民办证到户;2024年3月1日前,乡党委政府对该宗林地复垦到位。

    “建设平安乡镇,促进民族团结,是我们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惟有抓细抓小抓到位,才能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陈明清透露,该乡已连续6年获评市、县建设“无上访村”创建先进乡镇,2022年成功创建“全市平安建设优秀乡镇”,获评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近年来,石门县新关镇致力于打造“1+3+N”工作模式,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成效进一步凸显,先后获得市县平安建设优秀乡镇。

    立足一个工作法,限时化解有力度。该镇以“五不”工做法为遵循,创新探索“137”工作法,即小问题一天内在舞场解决,一般问题三天内在村居解决,大问题七天内在镇内解决。小问题一天内在屋场解决。屋场长、屋场员靠前服务,掌握民情,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在走访入户中摸排各类矛盾纠纷,对能及时化解的现场化解,做到在屋场内解决,当事人“握手言和”。一般问题三天内在村居解决。涉及山林、婚恋、土地等一般性纠纷,由村支“两委”牵头处理,了解实情,双向沟通,有的放矢,多方坐下来“一起谈”,找最优路线,折中考虑,确保一般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七天内在镇内解决。对村级未调解成功的,采取问题申报制,成立由联点领导为组长的处置化解领导小组,并发挥矛盾纠纷调解联动机制,做到大问题七天内调处,确保“矛盾不出镇”。今年以来,新关镇通过此工作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1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搭建三级平台,联动化解有抓手。该镇将全镇划分为22个片区、73个屋场,组建起“镇、村、屋场”三级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以屋场化解为基础,各屋场成立矛盾纠纷志愿者调解队伍,由屋场长负责,对屋场内矛盾纠纷进行调解。以村居化解为主导,各村社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聘用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和依据,对本村矛盾纠纷进行调解。以镇级化解为补充,成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健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整合调解力量,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化解矛盾纠纷。

    汇聚N方力量,多元化解有支撑。配强以平安办牵头的专业调处队伍,实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与综治中心合署办公,整合综治、司法、公安等力量,按照“分管领导+站办所+专业组织”矛盾纠纷调处模式,组成专业调处队伍,有效处置化解多起疑难问题。配强以协会牵头的行业释疑队伍,各村居登记备案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卫生协会等多个平安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配强以平安志愿的服务队伍,全镇437名平安志愿者不定期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政策宣讲、矛盾纠纷排查等志愿服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上报整理,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