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早籼稻为例
常德市是湖南省三大产粮区和全国主要粮食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粮食外销大市。常德市价格成本调查队抽样调查了桃源县、安乡县共23户农民(其中6户种植规模20亩以上规模户)、2794.3亩早籼稻生产收益以及金健米业、广积米业、常德直属库三家粮企的收购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市籼稻复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长,但农民的种粮收益却未见增长。具体如下:
一、早籼稻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
(一)籼稻价格呈倒V形走势。
我市种植的早籼稻品种众多,以普通稻为主,销售渠道以国家粮库和小型米厂为主,稻谷出售价格与国家保护价格紧密相连。2014年国家早籼稻保护收购价格达到峰值135元/百斤,今年已降至130元/百斤。并且,农户平均出售价格通常都低于国家保护价,一是因为有些农户出售的稻谷达不到国家粮库的水分和杂质要求,粮库收购时会以扣除杂质的理由核减重量,导致平均出售价格低于国家保护价;二是因为农户为了省运输费、粮食上下车力资费,更愿意降价卖给上门收购的粮食经纪人。
调查数据显示,尽管2015年国家保护价格维持了135元/百斤的高价,但是市场价格却下降了1.16元/百斤,近五年粮食市场价格呈倒V形走势,说明市场的供需平衡已经打破,国家库存基本已满。
表1:2013-2017年早籼稻产量产值对比表
项 目
单位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主产品产量
公斤/亩
397.95
354.95
379.84
346.42
400.23
主产品产值
元/亩
1018.88
937.28
994.23
874.35
998.11
农户平均出售价格
元/百斤
128.02
132.03
130.87
126.20
124.69
国家保护价
元/百斤
132.00
135.00
135.00
133.00
130.00
(二)稻谷种植成本年年攀升
根据近五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市早籼稻种植总成本逐年上涨,2017年达到981.4元/亩,与2013年相比上涨9.2%。
图1:2013-2017年常德市早籼稻种植成本(单位:元/亩)
1.物质与服务费用基本保持稳定。
物质与服务费用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费用、购买各项服务的支出以及与生产相关的其他事物或现金支出。
从图1的调查数据来看,早籼稻的物质与服务费用基本保持在平均400元/亩左右,其中,种子费由于市场种子供应充足,价格逐年下降,但随着每亩种子用量增加,以及一些农户选用质优价高稻种,2017年的种子费用略有增涨;由于以往的过量施肥施药,农田养分非均衡化加剧,使土壤更加“吃肥”、“吃药”,为保证产量,对化肥和农药投入量需求加大,造成了土壤的恶性循环,虽然化肥和农药用量逐年上升,但价格逐年下降,亩成本基本保持平稳;租赁作业费占物质与服务费用的40%以上,占比较重,随着人工费用的大幅上涨,选择租赁农机作业的农户越来越多,租赁农机支出有稳步上升趋势。
表2:2013-2017年常德市早籼稻主要物质与服务费(单位:元/亩)
项 目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种子费
48.06
45.35
42.44
34.45
35.74
化肥费
115.55
110.67
104.39
97.96
104.70
农药费
32.93
36.32
36.99
35.45
36.42
租赁作业
162.06
167.93
165.87
203.75
171.28
合计
358.6
360.27
349.69
371.61
348.14
2.土地总成本基本保持平稳。
土地总成本包括流转地租金和自营地折租。从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土地总成本近五年来基本保持平稳,但是从走访的情况来看,并不是土地流转费没有上涨,而是由于我市还是以自营地为主,土地流转率不高,规模种植户少,流转地面积占总种植面积比重小,自营地和流转地成本加权平均后流转地租金占土地成本的比重小。
表3:2013-2017年常德市早籼稻种植土地成本(单位:元/亩)
项 目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土地成本
220.07
221.02
221.05
218.37
218.94
流转地租金
12.77
12.81
16.34
22.33
21.89
自营地折租
207.30
208.21
204.71
196.04
197.05
3、人工成本大幅上涨。
人工成本成为种粮成本的主要增长点,与五年前相比,涨幅高达34.28%,占总成本的比例也从2013年的30.85%上涨到37.93%。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农村的劳动力流失严重,且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请工价格年年上涨,今年平均工价已达到160元/日。
(三)种田利润微薄
从早籼稻调查数据来看,种植成本上涨、粮食价格下降,一升一降间种粮利润年年下降,尤其是遇到减产的年份(如2016年),必定出现亏损。今年早籼稻的生长条件正常,只得了平均20.16元/亩的微利。从调查数据来看,要保证盈亏的基本平衡,亩量必须达到400公斤以上。
现金收益反映的是生产者实际得到的收入,也就是包括农户自己种田的工资和自营地的价值在内的收入。2016年的亏损表明当年农户不仅没有获得利润,连自己种田的工钱都没有达到当地的平均水平。
表4:2013-2017年常德市早籼稻种植收益表(单位:元/亩)
项 目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净利润
123.64
32.45
69.71
-99.55
20.16
现金收益
512.37
445.85
500.90
409.26
500.20
(四)与全省平均水平及岳阳、益阳比较,更显差距
从表5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单位生产成本支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元/亩,与岳阳、益阳相比差距更大,分别高出44.57元/亩和102.94元/亩;单位现金收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益阳市,略低于岳阳,说明我市土地流转率不高,人工工资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单位净利润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远低于岳阳、益阳。综合来看,差距在于成本控制。
表5:2017年全省稻谷生产成本分析表
项 目
平均价格
(元/百斤)
成本支出
(元/亩)
现金收益
(元/亩)
净利润
(元/亩)
湖南省
125.27
988.55
508.78
34.38
益阳市
122.55
911.61
544.92
86.01
岳阳市
127.18
969.98
579.28
58.58
常德市
124.32
1,014.55
571.36
43.54
二、粮食生产、收购的难与困
(一)农民种粮难,卖粮也难
1、请人难、请人贵。
收割机、旋耕机、抽水机等小型农机已经广泛使用,但还达不到全程机械化,例如施肥、打药、播种等一些工序仍需要人工辅助。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供小于求,季节不等人,雇佣工价大幅上涨,加大了种粮负担。从23户调查对象来看,户均人口数4人,而实际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户均仅2人;调查户户主年龄平均58.2岁,60岁以上的11人,占比47.83%,其中最大的75岁,60岁以下的12人,占比52.17%,其中最小的43岁。教育程度高中4人、初中16人,小学3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农业一线人数普遍偏少、年龄偏大,基本靠天吃饭,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足、科学性不强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最大障碍。
2、土地租金负担加重。
随着规模种植的推广以及良田的稀缺,土地流转费用也成为种粮的主要成本。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桃源县的土地流转费在300-400元/亩·年之间,若是签订长期租赁合同,则是在固定价格的基础上每年递增10元/亩;安乡县的土地流转费基本在500元/亩·年,小部分良田或位置特殊的田地能达到600元/亩·年。不断攀升的土地租金压缩了农民种粮的盈利空间,且种粮利润薄,除高产年份外基本不赚钱,大大打击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3、购销信息不对称。
每年七月中旬早籼稻基本收割完毕,但我市的早籼稻的托市收购一般到七月底八月初才开启。托市收购滞后增加了储存风险,且由于托市收购时间每年并不固定,不同的收购点收粮时间也不同,农民不能及时得到信息,经常遇到满仓无法交粮的情况,最后只得低价卖给粮食经纪人。
4、订单农业难以推行。
订单农业在目前环境下有两个困难:一是订单农业有种植风险,由于技术、种植方式、天气等众多原因都会影响稻谷产值产量,而这种风险全部转移给签订订单的粮食收购企业,既影响了农民高品高质的种植积极性又增加的粮食收购企业负担;二是诚信基础薄弱,部分农民将高质高产的稻谷卖给粮食经纪人,将低质低产的稻谷卖给签订订单的粮企业,双方约束力弱。
(二)粮企收粮品种多,管控难,做品牌更难。
市面稻谷品种众多,农户在选择种子品种时,只考虑高产的因素,随意性大,导致粮企在粮食收购时,出现品种繁杂、掺兑、质量不高、杂质等情况,例如,金健米业有限公司在收购本地区黄华占时,出现了品种混掺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的分离去杂的成本。并且由于品种的混杂和产量的不稳定,粮企无法推出品种稳定的大米品牌,只得不停更换包装和名称,阻碍了品牌做大做强。
(三)国家保护政策和补贴政策之困
1、国家最低收购价变市场最高收购价。
国家推行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初衷是托底市场最低价,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但随着市场放开,早籼稻的最低保护价反而成为市场最高价,不能正常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中晚籼稻主要用途是作为我们的口粮,适应了市场优质优价的规律反而不受保护价的影响,最低收购价政策陷入尴尬境地。
2、农民申请补贴流程不清,资料准备时间不充分。
我市农民文化水平一般不高,在申请补贴时,农户出现对申请农补手续不清、程序不了解、资料准备不齐的情况,有关单位发布申请消息迟,办理时间短,特别是在农忙时节,农户容易错过申请补贴的时间。
三、几点建议
(一)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广优质稻,加大政府统筹管理。
1、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经营。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规模外出务工或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中国逐渐进入“ 刘易斯拐点” 区域,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人工成本占种植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既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又有利于机械化种植,可降低粮食生产的平均成本。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促进农村土地有序向生态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基地、种植大户等集中,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2、以县域为单位统一种植优质品种。
由农科所统一提供优质稻种,一是优质稻适应优质优价规律,市场价格更好、竞争力更强;二是避免自留种可能带来的不可控杂交变异和减产风险;三是统一品种,有利于粮企的统一收购和创立品牌。
3、以乡为单位统一参加统防统治。
统防统治有利于大力推广先进植保技术,实现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增效的目的,确保农业的丰收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以村为单位统一购买农业保险。购买农业保险能减少因自然灾害和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损失,并尽快恢复生产。
农民靠天吃饭、靠经验种植的思想根深蒂固,不相信科学种植能提高收益。为了尽快改变现状,可设专项补贴用于良种的购买免费提供给农民和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咨询服务,以及为农民提供免费的统防统治服务和农业保险,由此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种粮成本。加大政府统筹管理,指导农民根据市场供需合理分配种植面积,帮助农民预测市场前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
(二)合理规划粮食仓储建设,建立仓容信息平台。
1、合理布局国库粮食收购点,更新仓储设施。
加大产区粮食仓储力度,综合考虑仓储环境和运输交通因素,合理规划新建仓储点位置。同时更新粮食仓储设施,提升智能化水平,力求与现代化粮食供应需求相适应。
2、建立仓容信息平台,优先收购本地区粮食。
建立电子网络平台,掌握各地仓容情况并及时发布,让农民掌握第一手信息,合理安排交粮时间或选择其他销售渠道。优先收购仓储点附近地区粮食,一是能减少农民的运输成本和积压仓储成本,二是防控粮食由于农民自行保管条件不足造成的粮食损耗风险。
(三)推动农村水利有规划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会导致农田灌溉得不到保障、防旱抗洪的效果不理想,农民靠天吃饭,严重职业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民收入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可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它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地编制农村水利发展建设规划,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最终推动农村水利建设发展,惠及广大农民。
(四)充分利用农业政策,确保农民收入。
1、充分利用粮食收购贷款政策,保证粮食收购的顺利进行。
粮食收购贷款政策有利于确保粮食收购的高速高效运转。缩短银行贷款手续时间,及时跟进放贷进度,衔接好放贷、托市收购启动和农民卖粮这三个时间点,充分利用好资金并监管到位,确保农民及时收到粮款。
2、宣传并印发农业补贴政策及申请注意事项,确保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对现行的国家惠农政策了解不全面,对具体申请补贴的时间、程序和需要提供的资料更是不甚明了,因此,一些符合申领条件的农民由于未提出申请,没能享受到应得的政策补贴。因此,建议汇总不同部门发放的惠农补贴项目和具体的申请注意事项印发宣传手册,派专人到农户家中进行宣传,并帮助他们申报。对未及时发放到本人的情况进行了解分析,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规范资金兑现流程,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不折不扣地发放到农户手中。
常德市价格成本调查队
2017年9月21日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