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详细信息

【国内】全国半月改革动态(2016年5月16-31日)

发布时间:2016-06-24 14:57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 .TRS_Editor P{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H{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SPAN{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FONT{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UL{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LI{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A{line-height:1;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一、总体改革部署

      习近平5月20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坚定改革信心注重精准施策,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他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一场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为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外部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要把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上重要位置,坚定改革信心,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各地区以改革举措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

      会议指出,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要针对突出问题,在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生源、保障随迁子女就学、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办法。要加大对乡村特别是老少边穷等地区义务教育扶持力度,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都有机会接受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要注意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径。

      会议强调,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要着眼于完善公安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构建完备的执法制度体系、规范的执法办案体系、系统的执法管理体系、实战的执法培训体系、有力的执法保障体系,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保障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不断提高。要增强执法主体依法履职能力,树立执法为民理念,严格执法监督,解决执法突出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

      会议指出,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要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增强法律保障为重点,积极扶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要把志愿服务组织的工作重点放在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方面。

      会议强调,在部分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要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影响农民收入前提下,在有关地区开展轮作试点和休耕试点。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稳定农民收益。

      会议指出,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要适应构建对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围绕服务我国外交工作大局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健全完善扶持保障政策、进一步建设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发展壮大涉外法律服务队伍、健全涉外法律服务方式、提高涉外法律服务质量、稳步推进法律服务业开放,更好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

      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重要检验。要认识到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的道理。对各种矛盾要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改革定力,抓住改革时间窗口,只要看准了的改革,就要一抓到底,务求必胜。

      要加快国有企业、财税金融、价格体制、农业农村、对外开放、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领域基础性改革,关键性改革举措要抓紧推出。“三去一降一补”要制定专案、逐项抓好落实。现阶段推出的短期调控手段,也要注意同改革目标一致起来,推动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要抓紧抓好改革督察工作,既要督方案落实,也要督责任落实。

      习近平5月16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习近平指出,党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后,各地区各部门认识不断提高、主动开展工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许多地区研究制定了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成效逐步显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有些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有的地方还没有有力行动起来,有的工作抓得还不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要深刻理解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准确把握基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要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担当,干好自己该干的事。要突破重点难点,坚持重点论,集中攻关,以点带面。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有针对性制定政策、解疑释惑;具体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盯住看,有人管,马上干。要平衡好各方面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注意减少风险隐患。

      习近平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必须强化人力资本,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化解困惑,保障各种要素投入获得回报;必须加强产权保护,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保护,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

      二、商事制度等改革

      李克强5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措施,营造有利创业创新的市场环境;部署推动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以促改革调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继续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抓手,促进了新设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更大激发了企业活力。简政放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增加就业和经济发展。下一步,一要继续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探索实施各类经营许可证负面清单管理,加快推进“证照分离”试点。在全面实施企业“三证合一”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和统计登记证,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二要支持去产能过程中分流人员自主创业,为他们从事经营或注册企业提供“绿色通道”便捷服务,并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促进提高创业成功率。三要扩大“三证合一”覆盖面,推进整合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实现只需填写“一张表”、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办理工商及税务登记。四要营造公平经商环境,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企业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正常规律。为促进公平竞争、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要大幅简化市场主体注销程序,支持成长型企业发展,提高市场主体活跃度。

      会议认为,长期以来,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立足以改革促发展,坚持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针对目前央企存在的主业不强、冗员多、效率低,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层级多、子企业数量庞大等突出问题,会议确定,一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引导督促央企围绕和突出做优主业,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展困难和亏损企业专项治理,抓紧淘汰钢铁、煤炭等行业央企落后产能,加快重组整合和市场出清。今明两年压减央企10%左右钢铁和煤炭现有产能。有序转让退出非主业资产,控制连续亏损、从事非主营业务等企业的员工总量,严格定岗定编定员,精简管理部门和人员,加快构建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机制。积极稳妥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和支持央企结构调整与重组。二是以创新促健体,发展新经济。结合“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产业先进水平和产品竞争力。鼓励央企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扎实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工作,在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中走在前列。三是压缩管理层级,力争在3年内使多数央企管理层级由目前的5-9层减至3-4层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转变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创新监管方式,严防国资流失。四是推进降本增效。强化成本管控,减少应收账款,缩减库存规模和亏损面,降低债务水平,今明两年力争实现降本增效1000亿元以上。推动央企提质增效、焕发新生机。

      三、科技体制改革

      李克强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以深化改革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汇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力量。李克强指出,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和交互影响,创新既是我国实现“双中高”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李克强强调,要落实和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一是补好基础研究短板。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力度,到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组建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主力军作用,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性,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二是突破应用研究产业化瓶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部署推进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形成一批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新产业领域和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依托互联网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机制和创新平台,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客等创新主体协同,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协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科技创新协同以及区域创新协同,加速释放创新潜能,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李克强指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进科技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选人用人、成果处置、薪酬分配等方面,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更大自主权。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去自由探索。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提高间接费用和人头费用比例,推进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把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改进科研活动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四、“放、管、服”改革

      国务院印发《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对今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作出部署。《要点》指出,“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以更有力举措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发展壮大新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点》明确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持续简政放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深入推进投资审批改革,扎实做好职业资格改革,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极开展收费清理改革和监督检查,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以政务公开推动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二是加强监管创新,实施公正监管,推进综合监管,探索审慎监管,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优化政府服务,提高“双创”服务效率,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快推动形成更有吸引力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要点》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创新,一项一项抓好改革任务的落实。要加强对已出台措施和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对改革涉及的法律法规立改废问题,责任部门要主动与法制部门加强衔接、同步推进。要做好改革经验总结推广和宣传引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改革氛围。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机构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改革中的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部署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工作。《方案》指出,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既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后一公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的重要举措。

      《方案》一是明确了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的范围。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是投资项目申请报告核准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之后、开工建设之前,由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据法律法规向项目单位作出的行政审批事项。列入此次清理规范的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共计65项。二是确定了清理原则。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未列入国务院决定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的,一律取消审批;虽有法律法规依据,但已没有必要保留的,要通过修法取消审批;审批机关能够通过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或者能够通过后续监管解决的事项,一律取消审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加大优化整合力度。三是明确了清理内容。清理规范后的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共42项,减少23项,精简比例35%。

      《方案》提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抓紧按程序做好修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工作。在简政放权的同时,要坚持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协同监管机制,规范投资建设行为和市场秩序。对保留的报建审批事项,要按照“一个窗口对外”的要求,加强对本系统清理规范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合理确定管理层级,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事项外,均要精简申报材料,缩短办理时限,便利企业办事。对涉及安全的强制性评估,应通过细化标准、严格监管等,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各地区要将由同一层级地方政府实施的报建审批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大厅或在线平台,实行“一口受理、并行办理、限时办结、统一答复”。严格遵循政务公开原则,强化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加大报建审批事项整合力度,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五、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新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实施。继2004年、2006年之后第三次修订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即日起实施。按此管理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下达前,各省区市可按不超过上一年度的50%预先安排使用;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区域以外的水面用地,不占用计划指标。新的管理办法共20条,管理办法明确全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下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下达前,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以按照不超过上一年度国家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总量的50%预先安排使用。《管理办法》强调,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市县建设用地需求,合理确定预留省级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和下达市县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并保障农村居民申请宅基地的合理用地需求。

      根据管理办法,节余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经国土资源部审核同意后,允许在3年内结转使用。此外,管理办法明确,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区域以外的水面用地,不占用计划指标。管理办法强调,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指令性管理,不得突破。没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擅自批准用地的,按照违法批准用地追究法律责任。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年度评估考核。对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超过当年下达计划指标的,视情况相应扣减下一年度计划指标。

      管理办法在制度设计上有五方面创新,主要是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纳入计划管理,改革了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测算方式,完善了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下达程序,创新了土地计划差别化的管理方式,并强化了土地计划执行的监督考核。

      六、地方改革

      京津冀将建文化人才互派机制。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日前在京签署《京津冀三地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推进三地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根据协议,三地将建立长期的文化人才互派工作机制。《协议》规定,京津冀三地将根据人员情况和岗位需求,每年互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到对方相应部门和岗位挂职锻炼、交流学习;鼓励、支持各业务领域老艺术家、文化名家面向三地收徒授艺,努力为青年文艺人才“拜师学艺”结对学习创造条件。在人才培训提升方面,三地还将相互开放和对接各自的年度人才培训计划,重大培训项目可三地联办,共享师资、促进交流。三地中任何一方单方组织的文化人才培训班次可留出适当名额,允许其他两地人才报名参训、跟班学习。同时,充分利用三地艺术职业院校学科优势和剧院(场馆)剧目优势,分类培养文艺人才。此外,三地将不断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各类跨领域、跨区域的高端文化人才;联合建立专家人才资源库,在活动开展、项目评定等方面共享资源、互通信息、交流成果。

      上海与工信部联合打造工业互联网国家级示范城市。28日在上海临港举行的2016国际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表示,将联合将上海打造为工业互联网国家级示范城市。据了解,之所以选择上海作为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是由于上海在产业基础、关键技术、生态体系等方面具备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比较优势。工业互联网在上海的落地和发展,不仅能够助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会对全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对于上海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思路,上海市表示,工业互联网将成为长三角产业生态系统合作共赢的重要推动力量,将成为上海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的强大支撑,通过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将有力促进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会上与中国信通院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孵化基地,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和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平台建设,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分支机构落户上海,共同推进上海市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

      新疆多举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体举措内容包括,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自治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自治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助资金分配办法,坚持“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学习“三明医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方面,将严格执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补助办法,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民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和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建立“建设靠政府、运行靠服务(医保)”的补偿机制。继续支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完善签约服务激励约束机制。支持以农村订单定向培养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方面,将加强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研究整合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改革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分配办法,强化各县市规范项目管理和执行的责任。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有关任务,健全计划生育投入保障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方面,将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升新农合制度统筹层次,支持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合理确定个人缴费同财政补助的比例,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医保稳定可持续。

      广东自贸区条例出炉,容错机制具体化成最大亮点。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条例从适用范围、管理体制、投资开放与贸易便利、高端产业促进、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粤港澳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综合管理与服务、法治环境等方面对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全面规定,并自7月1日起施行。和其他三个自贸试验区同类条例相比,广东自贸试验区条例在建立容错机制方面有所突破,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务实法律条款,为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开展创新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条例总则第四条规定,“在自贸试验区进行的创新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是符合国家确定的改革方向,决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未牟取私利或者未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的,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不作负面评价,减免相关责任。”

      云南省“放管服”改革推动就业创业。近年来,云南省把“放管服”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有力地激发了市场活力。2013年8月份以来,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共精简342项,精简51%,州市平均精简65%,提前完成本届政府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的目标。根据部署,云南省将继续精简一批行政审批前置事项。除涉及安全和环保事项外,投资项目强制性评估评审一律取消。除涉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能分离的证都要分离出去。将投资项目开工前的报建审批事项和环节控制在42项以内,办理环节精简合并50%以上。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精简50%。省级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达到90%以上,除涉及重大生态安全外,不在国家核准目录范围外增加事项。同时,将通过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规范审批行为和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清单管理等改革举措,抓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工作,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形成万商云集的良好氛围。

    信息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