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澧县杨家坊乡回龙峪村扶贫开发见闻与思考
从版图上看,杨家坊乡回龙峪村位于澧县西北端。从扶贫开发区域来看,回龙峪村处于扶贫攻坚四大重点区域之一的澧县甘码片区。从2013年8月17日,记者首次踏访省级贫困村回龙峪村以来,曾3次深入回龙峪村登门入户实地采访,最大最深的感受就是见证了“乡村巨变”。这个村民眼中“穷山恶水”的小山村,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一跃成为脱贫致富的示范村,成为我市新一轮扶贫开发中精准扶贫的样本。
回龙峪的华丽嬗变在引来无数关注目光的同时,也不禁引发对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与思考:究竟是什么让回龙峪的面貌在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精准扶贫的“回龙峪样本”给我们扶贫开发留下怎样的借鉴与启发?带着这些疑问,10月13日至14日,记者与市委驻村工作组同志一道蹲点回龙峪村,亲身体验该村的发展轨迹。
改水修路 实惠让群众看得见
早就听闻该村有个叫“孙家佬”的偏僻之地,不仅位置偏僻、海拔较高,而且是有名的“响山”,是全县为数不多的干旱死角,当地有“响山不聚漏”之说。喝上干净的水,成为分散在这里的35个贫困户祖祖辈辈最大的心愿。2012年,回龙峪村被确定为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德睿的扶贫联系点,该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去年,周德睿首次来到回龙峪村调研,基础设施的改善、民生民本的保障、特色产业的培育成为他最为关注的事情。当时,全村1603人中,有1443人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安全饮水更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现在再也不用到处找水,也不用吃堰塘的脏水了,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天大的好事。”10月13日下午,记者径直登上海拔600多米的“孙家佬”,村民黎进福对记者感叹道。黎进福的儿媳一直在外打工,年老多病的他和老伴带着孙子在家。以前,他每天都要到1公里外的小山塘去挑水,遇到干旱少雨,就要翻山越岭到更远的地方,吃水难成为他最大的心病。
除了吃水难,行路难、生产难等一系列问题也让村民怨声载道。该村党支部书记陈位朋说,村支两委虽然也努力过,但终究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这些村民眼中的难题、不敢想象的奢望,如今都迎刃而解,逐渐得以实现。市发改委作为点村的牵头单位,每年都要想办法安排项目资金120万元以上。目前,基本实现了乡村公路全面硬化,沟渠库塘有效治理,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农田整理达标升级。村级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医务室等一批公共服务工程的建设也接近尾声。
对于回龙峪村的变化,如果说,数据是枯燥抽象的,那么群众的感受则是真切具体的。用一位老党员的话讲,就是“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回龙峪村20年,乃至30年的发展。”72岁的村民庹朝大则深有感触地说:“回龙峪村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样的实惠群众当然从心底里感激。”
产业扶贫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扶贫开发工作队不是永恒的,一个地方要持续发展重要的是要找准路子,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宜农则农,引导农民走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这是周德睿首次调研回龙峪村扶贫开发时重点强调的事情。
一个地方要脱贫,根本的出路在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上。对回龙峪村1000多个村民来说,祖祖辈辈就是守着几分田、几亩地过日子,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自身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更没有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的想法和行动。市委驻村工作组经过多方调研走访,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从点村地处山丘区、山地面积多、果茶种植有传统等资源禀赋实际出发,科学分析市场发展前景,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效有机茶园、提质改造柑橘的思路,并定下了“千亩茶村、万担柑橘、提前脱贫”的奋斗目标。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给人看。党员干部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5名村支委干部带头发展茶叶102亩,51名党员带头种植茶叶190亩、柑橘140亩。同时,该村还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扶持发展了20个产业发展大户。从石门子良乡引进柑橘种植能手颜其胜承包开发该村黄山,新发展纽荷尔脐橙63亩,原乡供销社下岗职工胡军回乡创业,发展茶叶73亩。村民对发展产业、开辟致富新门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截至目前,该村共发展茶叶种植户185户,新扩茶园650亩,为全面实施“人均一亩茶、增收3000元”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工作组驻村的负责人,市发改委副主任陈运国说,扶持产业是重中之重,在产业的培育发展上,回龙峪可谓是实现了茶叶产业从无到有,柑橘产业从弱到强的转变。十月的回龙峪村天高云淡,记者穿行山村时看见,茶树苗正欣欣然生长着,漫山遍野的柑橘压弯了树枝,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而这样的景象更让村民喜上眉梢。现年61岁的孙圣松独自带着孙子生活,家境非常拮据。他的妻子在20年前就去世,大儿子因养鸡亏损至今还在还账,小儿子出车祸家境一直不好。孙圣松喜笑颜开地指着自家的7亩柑橘对记者说,对他来说,今年是个大丰收年,以前虽也有橘园但从未培管,特别是前些年大果实蝇爆发后,橘园基本荒弃根本没有任何效益。但今年工作组送技术、送农资、送肥料对橘园进行了改造,今年是有史以来挂果最好的一年。仅此一项他便可增收2万元,对比以前这是个天文数字,孙圣松笑得合不拢嘴。
市委驻村工作组组长周学芳告诉记者,为推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工作组积极实行政策、资金、技术、营销四个方面的帮扶支持。在土地流转上,认真办理土地确权、依法完成合同手续,目前全村土地流转面积980亩。在扶持办法上,对茶叶种植户实行免费整地,免费提供苗木,每亩还提供500元发展成本,两年来为农户无偿提供扶持资金78万元。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村里正着手组建茶叶、柑橘、农机3个农民合作社,其中茶叶专业合作社已获工商注册。可以说,村民们正大步走在特色产业的脱贫大道上。
“四包一带”
不漏掉一个困难家庭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陈运国认为,扶贫的核心在人,每一个贫困家庭都会面临不同的实际困难,精准扶贫就是要真切帮扶每一户贫困家庭,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能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
回龙峪村1603位农业人口中,留守人员及贫困人口达到1203人,占总人口的75%。原水红片孙家佬7组村民黎文武一家3口,家境较为贫困,其16岁的女儿患有罕见的“先天性性征异常综合征”,俗称“两性人”。为给女儿治病,家中债台高筑,无奈之下找到村委会寻求帮助,村委会及时向工作组反映,工作组第一时间下户走访调查,积极争取了10万元的资金。目前,小黎已在湘雅医院顺利接受了一期手术,病情得到较大好转,今年年底将进行二期手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该户贫困问题,征求其本人意愿后,工作组又帮助他掌握了山羊养殖技术,养殖山羊50余只。“感谢工作组,是你们救了我全家!”每每谈及此事,黎文武都感激涕零。
扶贫就是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好贫困对象生产生活的刚性需求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摸清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家底”,驻村工作组带领乡村两级干部,深入基层逐户走访调研,制定了以“三有”(有实际困难、有致富愿望、有致富能力)为原则,以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为总要求,以四到户(贫困户家底了解到户、增收项目到户、帮扶措施到户、实际困难解决到户)为根本,开展了以部门包、领导包、村干部包、党员包、大户带的“四包一带”新模式,以56户对象为试点,逐步向全村覆盖,深入了解群众实际困难,为贫困户送生猪、山羊、农资、茶苗等,真正做到扎扎实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今年,全村完成了70名社会弱势群体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程序,先后对21户危房户进行了危房改造,对15名大病患者实行了大病救助。此外,还投入了17.9万元启动“希望之星”工程,市发改委、市信访局、团市委、市海事局等后盾单位负责人先后来到点村,为35户贫困学生家庭送去了助学金和物资。今年8月29日,市发改委主任汤祚国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对该村18名应届大学生实施了助学活动,并为每一名学生都发放了助学金。
周学芳表示,“四包一带”开展以来,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苦有人诉、难有人帮、事有人带”,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真心真意办实事、真情实意帮群众、真真切切谋发展,杨家坊的群众是心怀感恩的。”这是记者在该乡采访时,新任党委书记戴承雨的由衷感慨。
来源:常德日报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