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详细信息

【省内】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暨“十二五”规划座谈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0-12-30 13:09    信息来源:

  •   12月29日,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暨“十二五”规划座谈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部署2011年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发改委主任蒋作斌做了题为《坚持主题主线,落实四化两型,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主题报告,副主任袁乾培、黄河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有关部门和中央在湘有关单位、省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各市州人民政府分管发展和改革工作的副市州长、各市州发改委主任、分管规划的副主任及综合科、规划科负责人、各县市区发改委(局)主任(局长)。

      于来山在会上指出,实现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准确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总体要求和大政方针;要以“四化两型”总揽明年全省经济工作全局,坚定不移地坚持又好又快发展;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用项目建设推动湖南大发展、大变化;要把防灾、抗灾、减灾放在突出位置,力保明年农业、农民、农村有个好的形势;要更加突出关心、关注低收入群体,化解通胀风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科学运筹,实事求是,以项目作为规划的基础和支撑。

      蒋作斌主任回顾了2010年的工作。他说,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统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这种好的形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增长平稳较快。预计全年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增长14.5%左右,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三高年份;工业增加值增长19.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预计增长3%左右。二是需求动力增强。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分别增长27.5%、19%和37.9%,投资与消费增幅的差距同比缩小6.1个百分点,出口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三是结构调整加快。粮食连续7年增产,总产量稳定在600亿斤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工程机械增幅高于工业整体水平,“两高”行业增幅回落。四是质量效益提高。全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1%和20%,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0%以上。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五是民生继续改善。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32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 12%。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六是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国企,财税、金融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医药、文化、教育等社会领域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法治湖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经过五年的努力,“十一五”规划确定的24个主要指标,除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等2个指标外,其余22个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关于明年发展改革工作的目标重点,蒋作斌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全省经济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推进节能环保,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国家核定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主要任务是: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建设“数字湖南”,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

      全省发改系统,一定要认真领会、深刻把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以下五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更加注重对宏观形势的研判和把握。这是发展改革工作的根基,是当好各级党委、政府参谋助手的重要前提,是政策制定、项目布局的重要依据,是体现部门价值、衡量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轻视。把握大势,既包括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也包括省内、地区发展大势;既包括经济运行的周期走向,也包括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当前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各方面判断,要突出把握以下四点:

      一是当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一,和平、合作、发展仍然是国际主流,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可阻挡,各国谋发展、促合作的愿望在危机中大大增强,为加快发展营造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二,国内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第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生产要素组合具有综合比较优势,资本供给充裕,劳动力素质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社会大局稳定,发展的内在潜力和优势将在“十二五”时期加快释放。

      二是发展形势极其复杂。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第一,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甚至可能出现反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复苏的动力不强,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通胀攀升等等,都带来很大压力。第二,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不平衡,主要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不协调,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可持续,主要是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凸显。第三,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传统发展模式面临大调整,短期问题与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与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互联,增加了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

      三是世界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发达国家改变负债消费模式,新兴经济体开始更多转向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原有发展格局难以持续。第二,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参与权不断增强,但发达国家仍处于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导地位,推动形成平等参与的国际新秩序博弈更趋复杂。第三,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科学技术储备孕育着新的产业变革,人类面临的巨大资源环境压力正在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绿色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加速成长。第四,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国际力量对比加速变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在此背景下,经济体制深度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是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

      四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稳中有变。总的取向是“八个字”: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基本着力点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前两年相比,透露了一些新的信号,值得注意:第一,宏观政策总体趋紧。应对危机的一些非常规政策逐步减弱或取消,一些紧急性举措逐步调整到常态机制,第二,更加突出转方式、调结构。继续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突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第三,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重点调控目标。注重妥善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三者之间关系,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8%左右,物价涨幅目标控制在4%左右,坚决抑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第四,集中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收入分配调整步伐,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大兴农田水利,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增幅、比重都有提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综合分析判断,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总体有利,发展的空间和发展潜力仍然十分巨大。从发展规律看,我省经济已经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发展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总量扩张呈加速态势。从支撑动力看,工业支撑强劲,投资需求旺盛,自主创新和科技贡献率提高,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一批大项目积蓄的能量将持续稳定释放。从政策机遇看,“两型社会”的试点示范、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国际和沿海产业的加速转移,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热情高、齐心协力谋发展氛围浓,为加快发展提供持久精神动力。只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完全可以大有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省发改系统的同志,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加强形势研判,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在更宽领域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更高层次明确各地发展的新定位、积极创造竞争的新优势,集中力量、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巩固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更加注重落实主题、主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统揽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行动纲领。落实中央精神,紧密结合湖南实际,省委《建议》进一步明确和强调,突出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做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一个核心要求。各级发展改革部门的同志,务必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的本质要求,贯穿我们所有工作的始终,无论是在战略任务的部署上,还是在重大项目的布局上;无论是在政策导向的确定上,还是具体目标的设置上,都要充分体现和认真实践主题主线要求。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步伐。这是解决湖南所有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从发展阶段看,我省仍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有接近10年的差距;从均量上看,人均GDP、人均财政实力、人均居民收入、人均投资在全国排名都相对靠后;从实现小康目标看,北京、上海等地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我省为78%左右。只有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才能彻底改变人均水平偏低、综合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只有牢牢扭住发展不放松,才能有效解决我们发展不够、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离开发展去讲科学,科学发展就成了无米之炊;离开发展去讲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成了无本之木,要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回顾30余年前,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提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转方式与改革开放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现在推动科学发展,转方式是必由之路。不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承受不了,环境容纳不下,社会也接受不了。早转早主动,能够实现更好更大的发展;晚转则被动,付出的代价更大,影响发展全局。转变发展方式内涵很丰富,包括发展理念的变更、发展模式的转型、发展路径的创新,是一场综合性、系统性转变。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换到内需主导、绿色引领、创新驱动和民生优先的轨道上来。

      (三)更加注重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四化两型”是省委、省政府立足于湖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湖南发展的科学判断与准确把握,体现了主题主线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四化两型”是一个有机整体,“两型”是目标,“四化”是基本途径,必须通过“四化”来建设“两型”,通过“两型”来引领“四化”。

      一是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最关键的因素。无论是从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是从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来看,工业都是主战场,必须进一步发挥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推动力作用。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步伐,调整优化以钢铁、有色、石化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做大做强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以食品加工、纺织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促进传统制造业向“两型”化、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真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支持,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7大产业,选择有一定基础、具有比较优势、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和做大做强的领域,先行发展,重点推进,打造一批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重点发展物流、商务、信息、科技、金融等第三方服务,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农业就是稳定了发展的根基。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城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要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把水利作为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大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全面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要加强新农村建设。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为重点,以农民集中居住为导向,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安全饮水工程、乡村道路建设和危房改造。

      三是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统计表明,当前城镇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总需求将增长1.2个百分点,直接带动GDP增长0.45个百分点,城镇化所带来的投资聚集效应、消费扩张效应和就业倍增效应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比拟。要牢牢把握这有利机遇,加快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建设一批高素质、高品质、功能型、特色型的精品小城镇,构筑新型城镇体系。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攻方向,把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改善农民工就业、居住、就医等基本生活条件。

      四是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当今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世纪、数字化社会,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正孕育着生产力的新飞跃和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要把推进信息化作为抢占制高点、提升长远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加快形成信息产业跨越发展、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和融合、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的新局面。要超前谋划,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扎实推进长株潭“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加快长沙国家超算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化的深入融合,扶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新型信息服务业、移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推广信息技术在多领域的深度应用,大力推行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城管,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

      (四)更加注重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对经济发展的协调拉动。稳定投资率,扩大消费率,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形成“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格局。

      一是进一步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从投资与经济增长弹性系数分析,“十五”投资弹性系数1.9,“十一五”预计为2.3,十年平均2.1,明年全省要实现10%以上经济增长,投资必须增长20%以上,完成投资12000亿元左右。要珍惜近年来在抓投资、抓项目方面形成的好氛围和打下的好基础,力度不能减、劲头不能松。继续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抓紧启动实施一批“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进入“国家笼子”,以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大投入、培育大产业、促进大调整、实现大发展。在优化投资结构上下功夫,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认真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二是切实稳定和扩大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有力、更加持久。当前,我省的消费正处于一个高速扩张的起步阶段,扩大消费的潜力很大。像长沙的车展,从前年的第四届起,已成长为全国销售量第一的车展品牌,今年成交量达到了1.9万台,成交额超过了31个亿。关键是如何挖掘潜在市场。要健全市场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打造立体化便民网络,搭建好消费平台。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保障水平,稳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做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产品范围,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健身、养老、信息等消费热点,发展新型消费业态。

      三是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我们强调扩大内需,但绝不能忘记继续扩大外贸。目前,全省外贸依存度不到8%,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国的0.46%,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沿海发达省市的差距明显,提升的空间很大。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延长加工贸易省内增值链,扩大以承接服务外包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增加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进口,以进口促出口。

      (五)更加注重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事关全局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注重加大力度,采取根本性举措予以重点缓解。

      一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影响稳定、关系全局,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逐步上升,已经成为社会最敏感话题。引起当前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74%是食品,包括粮油、蔬菜、水果,18%是住房,这既有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强的因素,也有国内货币存量规模较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原因,具有结构性、阶段性特征。省委提出,明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要控制在4%左右,一方面是考虑明年价格翘尾影响预计在2%以上,水电气阶梯价格推出,加上农产品、服务价格等新涨价因素可能超过2%;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不能定得过高,防止误导社会预期,加大控制通胀的难度。发改系统的同志,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要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加强农产品运销衔接。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更可怕。把握好水、电、气等要素价格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配合做好价格舆情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引导价格舆论的主动性、预见性和灵敏性。

      二是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当前,国家把节能减排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实行“区域限批”、“企业限批”,明年还增加了氨氮、氮氧化物两项约束性指标。我省人均资源比较匮乏,缺煤少电、无油无气,目前每年净调入电量120亿度、煤炭2500万吨、石油600万吨、天然气9亿立方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资源能源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更具现实意义。要确保政策执行有力,该关的坚决关,该停的坚决停,该并的坚决并,该转的坚决转,严控“两高”行业过快增长。要确保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到位,节能减排设备正常运行,鼓励企业加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和工艺,充分挖掘降低单位能耗的潜力。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重点抓好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减少水体和土壤污染,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面,加大乡镇垃圾收集和中转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环境质量。

      三是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只有让人民受益,才能让人民满意,只有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经济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要坚持民生优先、坚持共享发展,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物力,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些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第一,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目前全省还有168万贫困人口,450万低保对象。城乡居民收入比全国水平分别低2091元和243元,恩格尔系数分别高2.1个和7.9个百分点。在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通过就业来促进居民增收。坚持以项目扩大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政策扶持就业、服务保障就业,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收入增长的良性互动。第二,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这既可以拉动投资,又能扩大消费,产业链很长,同时也是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明年中央计划新增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住房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五年内计划扩大到4000万套。各级发改部门要切实把这项任务抓好、完成好,承担好相关责任,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力争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第三,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当前,民生需求整体从生存型阶段迈向发展型阶段,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公共服务短缺成为新的社会矛盾。要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基本要求,力争在扩大覆盖、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同步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基层综合管理和服务新平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转方式的手段。当前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大症结,就在于体制机制的不合理。要坚持发展与改革两手抓,把改革的力度与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建设试点,是新阶段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是我们科学跨越的重大历史机遇,要加快先行先试,试点示范。全面启动第二阶段改革建设,着力实施“两型”产业振兴、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全覆盖、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城乡统筹、长株潭公交一体化、三网融合等“八大工程”,全面深化资源有偿利用、生态环境补偿、土地流转征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市场化投融资、区域创新体系等“十大改革”,努力形成一系列可示范、可推广的“两型社会”建设模式、经验和标准,加速向全省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投融资、农村综合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创新。

      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蒋作斌主任强调,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是发展改革系统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为更好地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更好地突出主题主线,再强调几点:一是要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各地要合理确定本地的经济增长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不盲目攀比增长速度,不搞指标层层加码。二是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民生的关系。把发展社会事业和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无论是政策措施的制定,还是目标指标的设置,无论是财政资金的支出,还是政府投资的安排,都要体现“两个同步”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禀赋与环境承载能力,安排好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任务,从大局出发,克服畏难情绪,增强信心和决心,全面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任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要处理好规划编制与规划落实的关系。要及早研究如何做好规划实施的问题。及时分解指标、落实任务,确保各项工作从“十二五”开局之年就能够充分体现主题主线的要求。切实加强评估、严格考核,更多地考虑居民收入是否与经济发展同步,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是否取得明显成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好的规划能够得到好的落实。

      会议就明年发展改革工作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进行了认真讨论。袁乾培副主任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要求全省发改系统要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尽快完善“十二五”规划,切实加强发改系统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网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