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开5年前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的常德“十一五”规划,市发改委主任汤祚国指着“1070亿元”(当年预期到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这个数字,激动地说:“实际上,我市只用了3年时间就实现了这个目标,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1097亿元。”
627.62亿元,2005年常德地区生产总值。在这个基数上实现跨越发展达到1070亿元,对当时的常德来说,显得有些遥远。
理想很丰满,现实更丰美。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91.6亿元,年均增长13.5%,比上一个五年快2.2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0亿元,这一数字,是2006年的2.4倍。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正是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最关键的年份,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常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创造了怎样的速度,收获了怎样的成就?
数字,构成最直接的变化曲线,勾勒出了常德令人振奋、昂扬向上的发展路径。
如果说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常德谱写的是一首慷慨激越的壮歌,那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组组数据,恰似一串串音符,合成了优美的旋律,放飞在收获的季节。
聆听、聆听、再聆听,记者在这首美妙的宏大乐曲中,静听着那些发自内心的声音,用心捕捉着最灵动的音符,共同见证这不同寻常的五年。
数字之一:35.5-100.9亿元
见证人:卢武福(市财政局局长)
感言:财税收入增长最猛、城乡建设投入最大、城乡居民受惠最多、社会事业最给力、财政体制机制最活的好时候
2010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00.9亿元,跨过百亿元台阶,比2005年的35.5亿元增加65.4亿元,增长184.4%,年均增长23.2%;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70亿元,居全省第三,比2005年的24.7亿元增加45.3亿元,增长183.1%,年均增长23.1%。
解释完这一串数字音符,卢武福把这组数字的内涵总结为“五最”,而作为常德发展最好时期的见证者,他的语气中透露出自豪。
数字大了,财税增了,实力强了,发展快了,老百姓得实惠了。
市财政五年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89亿元,有力支持了农村通村公路、安全饮水、沼气池等建设,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条件;支持组建了经建投、城建投、交建投、水利投等融资平台,打通了融资渠道,2006年至2010年,市本级城建融资累计超过200亿元、全市城建融资累计超过400亿元,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潮;2006年以来,市本级投入德山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1亿元;2006年至2010年,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达442.9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6.3%。其中2010年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130.6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长28.1%。
积极安排资金,新建或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09所;累计筹措企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50.1亿元,确保了按时足额发放;累计发放廉租住房补贴5400万元,新建农村安居房1.65万套,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帮助1878户专业捕捞渔民上岸定居和进行危房改造。
2010年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63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66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立了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
这些数据大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常德人都感同身受。
数字之二:196-613亿元
见证人:汤祚国(市发改委主任)
感言:项目建设重视程度最高、项目建设投入最大、项目推动发展最快的时期
2005年至201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从196亿元跃升到613亿元,一年一个台阶。特别是2009年开始,全市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速,市委、市政府提出连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争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督项目的热度和力度空前。2009年当年投资增长幅度达到了67.1%,是前3年平均增幅的3倍多。
5年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1805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3倍,其中仅2009、2010两年就完成投资1073亿元,占五年总额的60%。
市发改委作为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管部门,见证了投资转化为项目实体,项目实体转化为经济动力和民生幸福的过程。5年间,我市累计建成重点建设项目328个,完成投资658亿元,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节能环保、民生改善等众多领域。在众多项目的推动下,常德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的大变脸:
——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常张、常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东常、常岳、常安3条高速公路实施建设;新建改造国省干线公路490公里,汉寿沅水大桥、安乡夹夹大桥等桥梁工程竣工。国家公路网络中的“二广”和“杭瑞”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的格局初步形成、石长铁路增建二线及电化改造项目开工建设、长益常城际铁路和黔张常铁路即将动工;桃花源机场4D级扩建工程启动建设;沅澧水航道整治进入上级规划,加速构筑起我市铁路、航空、高速公路全方位、多层次的交通运输体系。
——中心城市扩容提质更加明显。中心城区基本形成了100平方公里城市路网骨架,建成区面积由58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人口由58万增加到70万。全市城镇化率由期初的33.2%提高到39.5%。
——项目带动作用更加有力。投资33亿元的常德卷烟厂技改扩能工程、中联重科先后投资47亿元在鼎城、津市、汉寿建设三大生产基地,创元铝业投资37亿元建成年产33万吨电解铝、7万吨铸轧件生产线,金天钛业投资8.5亿元建设万吨钛锭生产线,恒安纸业投资7亿元建成年产6万吨原纸和年产300万箱成品纸项目……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一大批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纷纷上马,新建及改扩建校舍面积近50万平方米,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等中央投资项目193个。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环保工程明显提速,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建设通乡(镇)公路657公里、通村公路9145公里、供水工程5450处,农村通电率达到99%,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数字之三:353.2-1234亿元
见证人:张友德(市经信委主任)
感言:市委、市政府最重视、部门合力最强、政策环境最优、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水平最优的时期
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234亿元,完成增加值519.1亿元,而五年前这两个数据分别为353.2亿元和162.6亿元。工业经济七项主要指标与2005年相比,均实现了翻番。五年前,常德工业百亿产业只有烟草一家,现在,装备制造、食品、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均先后突破百亿元大关。
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30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完成利税总额296亿元,其中利润80.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8倍、2.9倍。特别是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呈现出高效益、快增长、低耗能的态势。烟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产业以全市三分之一的耗能,为全市贡献了三分之二的工业增加值。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万元GDP能耗下降2.8%,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9%,顺利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这五年,最让人感动的是,全市上下合力兴工的热情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建立了产业集群和协调机制。书记、市长率先垂范,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真正形成了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条块一股绳的合力兴工局面。
这五年,最让人兴奋的是,我市园区发展突飞猛进,园区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全市“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5.8亿元,相当于“九五”、“十五”时期的总和。目前,共有工业园区11个,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市级工业园区5个。2010年,11个工业园区内规模企业达到451户,是2005年的4倍;完成总产值566亿元,是2005年的6倍,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2.8%提高到45.8%。
数字之四:105.73-247亿元
见证人:吴德新(市商务局局长)
感言:招商引资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
2005年,全市引进内外资105.73亿元,引资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10年,全市引进内外资247亿元。
“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资总额年均保持15%以上增速,实际引进内资931.3亿元,到位外资10.4亿美元,新批外资企业119家。全市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541个,总投资988亿元。
深感幸运的是,这五年,全市各级、各部门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经济建设的首选战略,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招商,通过领导招商、小分队招商、老乡招商和活动招商多举并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深感欣慰的是,恒安纸业、中联重科、金天钛业、创元铝业、海螺水泥等大批重点项目落户常德,有力地推进了常德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特别是2010年牵头成功承办了2010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四届湘商大会,扩大了常德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德山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市成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两块“金字招牌”落户常德,为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数字的背后,是600多万常德人民的见证与期待的眼神,见证着昨天和今天,更期待着明天!
来源:常德日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