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星期六)15:00—16:30,十八大新闻中心将在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办第二场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张平介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张平同志简历:张平,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持人(王国庆):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张平同志,向大家介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张平主任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2008年到发改委担任主任这一职务之前还曾担任过安徽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国务院副秘书长等职,现在我们先请张平主任介绍情况。介绍情况部分,我们还是采取同声传译,答记者问部分我们采取交互传译。下面我们请张主任介绍情况。
张平: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有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讨论我们关心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所作的报告,对十六大以来党的工作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作了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使我们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十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3万亿元,十年来经济实现年均增长10.7%,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7%,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在科学总结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伟大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主持人(王国庆):谢谢张平主任。下面请各位围绕今天我们记者招待会的主题进行提问。请提问的记者朋友,每人提一个问题。在提问题之前,先报一下你所属单位的名称。
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我们注意到在昨天刚刚公布的十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在物价保持低位增长的同时,投资、消费、工业增速都出现了一定的回暖迹象。我想请问张平先生,这是不是意味着人们一直以来担忧的中国经济出现放缓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中国经济出现回暖?另外,尽管有这样回暖的迹象,还是有很多人担心,现在的中国经济困难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想请问张平先生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的负责人,您自己对这一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张平:正如你所说的,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趋势。今年以来,我们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是8.1%,第二季度是7.6%,第三季度是7.4%,所以,到前三个季度,我们经济的增长是7.7%。当然,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担心,认为中国经济是不是像2008年一样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出现这样一个下滑的趋势。
我要向朋友们介绍的今年经济出现放缓的迹象,实际上是多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从我们自身的,或者国家在宏观经济的导向上,我们是把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得就比去年要低一些。我们去年经济的增长目标是定在8%,今年定在7.5%。定在7.5%的目的,首先,就是要使得我们的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要进一步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一个战略任务。我们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直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但是确实,在经济发展中,也积累了一些矛盾,所以,我们现在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转方式上,这样就必须为转方式留出一定的空间,所以我们在主观上就是把经济增长的速度适度地调低一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我们主观进行宏观调控的因素。
第二,今年国际的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还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一些经济发达体来说,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都比较低,不能够乐观。即便是我们还有一些新兴经济体的朋友们,应该说,今年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在放缓。在外需严重萎缩的情况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已经深度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大国来说,不可能不影响到国内。所以,外需的萎缩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
第三,我前面已经点到了,就是国内经济发展中确实也积累了一些矛盾,特别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我们增长的方式还比较粗放,我们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一些生产能力过剩,我们还有一些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些国内的因素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同样也对国内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是完全必要的。所以,针对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这样一些情况,中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那么,按照中央的部署,我们正确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今年我们把稳增长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预调微调的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所说到的,从8月份以后,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我这里可以报几个数字给我们的朋友听一听。今年8月份,我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8.6%,到9月份是到9.2%,到10月份是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8月份是13.2%,到9月份是14.1%,到10月份是14.5%。8月份进出口总额下降0.5%,9月份进出口增长6.3%,到10月份进出口增长7.3%。所以,在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时候,当时我们用了一个词,是叫“缓中趋稳”,到公布9月份经济指标的时候,统计局的同志用了“总体企稳”这样一个词。到10月份现在来看,我们认为企稳的迹象更加明显,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今年的经济增长可以保持在7.5%以上,这当然还有一个内需的数字,就是国内的投资,国内的投资在8月份的时候是累计增长20.2%,到9月份是20.5%,到10月份是20.7%,总的曲线都是向上的、抬头的趋势,所以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今年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谢谢。
澳大利亚环球凯歌国际传媒记者:你好,主持人,我是澳大利亚环球凯歌国际传媒的记者。澳大利亚政府最近出台了名为《亚洲世界中的澳洲》的白皮书,明确提出一个信号,在未来的25年中,澳大利亚希望拓宽与加深和亚洲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请问张先生,中国政府将以什么样的政策与措施来对待?
张平:你的中文说得很好。我都完全听明白了。澳大利亚是一个很重要的亚太地区国家,澳大利亚的经济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在经济的合作上,应该说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合作的深度也在不断地加深,合作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
我们希望加强同澳大利亚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从两国的国情来看,中澳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内需的潜力还会不断地释放。
而澳大利亚是一个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源都十分丰富。因此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加强中澳之间的合作,是对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也就是说,对于澳大利亚来说,中国是一个稳定的市场,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澳大利亚可以提供比较可靠的资源供给。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种互补性,而且双方都有强烈的开展合作的愿望,所以,在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我们建立了多个经济合作的协调机制,其中就有一个协作机制,就是国家发改委主任和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库部长韦恩-斯旺有一个内部的资源开发投资互利的协调机制。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澳大利亚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地,现在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也是我们在海外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们这样一种合作完全是互利共赢的,给双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福祉都会带来好处。所以,我也请这位记者女士能够把中国愿意同澳大利亚加强合作这样一种信息、这样一种信心带给澳大利亚的新闻界,带给澳大利亚政府和澳大利亚人民。谢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各位下午好,我是中国经济导报的记者。我们知道,“十二五”规划到现在已经实行了大约有两年了,刚才张主任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也说到,现在国际经济环境还不确定,国内经济增长压力也很大,我们都想知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十二五”规划各项主要任务和主要指标是不是还都在顺利进行,能不能如期完成任务?请张平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谢谢。
张平:“十二五”规划实施已经将近两年,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条战线按照中央确定的“十二五”期间的主题和主线的要求,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这样一个总体的要求,积极努力地开展工作,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应该说,“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是好的。
首先是我们的经济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还是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去年,“十二五”第一年,我们的经济增长了9.3%,今年仍然还是一种困难比较多、挑战也比较大的背景,我们还是有信心实现年初确定的目标,经济的增长可以在7.5%以上。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物价总体是稳定的。去年我们CPI涨幅是5.4%,今年我们确定的目标是控制在4%左右。昨天统计局已经公布了今年物价的情况,1—10月我们的物价上涨2.7%。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保持这样一个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扩大内需拉动的。我们去年经济的增长,消费和投资大体上的拉动作用是到了104.5%,实际上外贸净出口是一个负拉动或者说它是负4.5%左右。今年前三季度,我们内需拉动的作用是105.5%,外需的作用是负5.5%,我们把发展建立在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上,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和发展的空间,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我们在经济结构调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农业连续获得丰收,各位朋友可能从各种渠道都已经获得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今年的粮食有望实现九连增,也就是第九个增长的年头。农业的基础应该说进一步稳固。在工业方面,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加快发展,传统的产业在改造提升。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的服务业发展的态势也是相当良好,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以,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我们也是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包括农村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包括资源型产品价格的改革,包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包括财税金融领域的改革,应该说,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尤其是在促进民间投资上,也就是发展民营经济上,今年大家都知道我们出台了42项实施细则,今年民间投资占投资总规模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2%,说明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提高。居民的收入,我这里有两个数据。去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了11.4%,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了8.4%。今年前三个季度,农村居民的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了12.3%,城镇居民的收入实际增长9.8%,我说的这些数字都是剔除了物价因素以后的实际增长。就业,去年我们实现了1221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今年前十个月,已经新增的就业人数是1123万。另外,我刚才说到了,在社会保障方面,义务教育实现了全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在积极地推进,所以,应该说,人民群众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总的看,“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情况是好的,但是我在这里还想再强调一下,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按照十八大的精神,按照十八大提出的重点战略任务,进一步统筹好当前和长远。一方面是要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但同时,又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拓展我们发展的空间,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更加注重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更加注重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所以,不仅仅是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我们还必须确保到2020年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要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谢谢!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手机报果实网的记者。我们知道今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首次要实现4%,这也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一个基础线。但是我们知道4%是一个平均数,在全国来看还是存在各地有苦乐不均的现象,尤其对于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来说,本来它的基数就比较低。对此中央有没有哪些积极的补短板的措施?谢谢。
张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创造机会公平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从国家的财力投入上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目标,要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到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的4%。应该说,我们做了多年的努力,今年,这一个目标可以实现。
4%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今年用人民币计价的GDP可以超过50万亿。也就是说,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要超过两万亿。我们今年的财政总收入,虽然还没有到年底,但是,我估计会超过11万亿。这也就是说,我们要拿六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用到教育方面。
这位记者朋友提出来,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困难。确实如此。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财政的负担也很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是西部地区自身要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保证按照规定实现对教育的投入。另外一个积极性,那就是中央的责任,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来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在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中间,要给予西部地区更大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实现财政性教育支出的较快增长。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张主任您好,您刚才提到了教育,其实除了教育之外,像医疗、就业、社保这些也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民生问题。您刚才也提到了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想请您谈一谈政府下一步有哪些具体措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谢谢。
张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胡锦涛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中,在人民生活全面提高这一个目标里面,第一句话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也就是说,到2020年,我们必须实现这个目标。
近年来,我们加快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幅度地增加了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我这里也有一个数字,从2007年到2011年,就是刚才你提到的这些方面,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住房、文化体育,这些方面的财政支出累计达到了12.7万亿,年均增长幅度是26.3%,这个增长幅度大大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现在总体来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了。
刚才我也点到了,我们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框架,包括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完全实现,现在我们人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已经超过了9年。医疗卫生方面,特别是经过过去3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现在应该说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医疗卫生服务的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了13亿人口。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这几年加大了力度。包括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的改造,农村危房的改造,今年我们确定的700万套以上的开工目标到10月份已经实现,今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是超过500万套,我们这个目标也已经实现。这几年累计,实际上我们的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了一千万套以上。社会保险应该说已经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这里我想再说细一点,就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我们提出这一项制度开展试点的时候,当时研究实现这个目标的年限是到2020年,后来根据经济的发展、各地试点进展的情况,我们提出能够争取提前三年,到2017年实现制度的全覆盖,农村的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们觉得,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步子迈的还应该更大一点,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制度的全覆盖。实际现在执行的结果,到今年的10月份,我们已经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这比我们当初制定这一项计划的时候整整提前了八年。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十二五”规划,刚才我说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我希望大家注意“均等化”这个词,要总体实现,这是一个更高的目标。所以在今后的一个历史时期,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尤其是对农村、对西部地区、对于困难地区,我们要加大帮扶的力度,要实现城乡统筹,实现在困难地区、西部地区也能够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所以,应该说我们还是任重道远,我们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样一个目标。谢谢。
台湾工商时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台湾工商时报记者。我想请问张主任的是,现在两岸交流比较密切,尤其是在新兴产业的合作方面,现在也已经建立了一些搭桥的专案,比如在LED或者在冷链物流这个部分。想请问接下来您认为在哪些新兴产业的合作上,两岸还有优势互补合作的空间?另外,台湾现在已经开放陆资到台湾投资,但是目前的成效好象不是很明显,请问您认为哪些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您是支持的?谢谢。
张平:现在海峡两岸呈现了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也为两岸的经济合作,包括刚才说到的产业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条件。尤其是两岸签订ECFA以后,两岸经济的合作也呈现了新的局面。现在台资在大陆方面大体上有这样几个优势的产业,像电子信息产业、石化产业、精密机械制造产业,还有农业,这些方面应该说台资在大陆的投资还是比较大的,影响也比较大。
应该说,大陆的各个领域对台资都是开放的。ECFA签署以后,实际上包括早期收获也都在积极推进,现在正在进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保护协定和争端机制的解决这些方面的会商或者会谈。相信在一两年的时间,我们争取在这些方面能够达成协议,这就使得双方的经济合作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现在从大陆到台湾去投资的情况来看,还不是太尽如人意,我想说的是,这不是大陆的企业没有到台湾去投资的意愿,而是希望台湾方面能够在思想、政策方面都更解放一些,允许大陆的资金、大陆的企业到台湾去投资兴业。
我觉得双方合作的领域还是很宽阔的,包括刚才你说到的新兴产业,OLED,以及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还有我们的一些装备制造,还有一些农业的技术,这些方面我觉得都有很大的潜力。新能源、电动汽车这些方面也都各有优势。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磋商,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我们相互之间的投资,我们是一家人,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什么问题都好谈。我觉得只要本着这样的一个原则,合作的规模会不断地扩大。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记者:张主任刚才说到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八大报告也再次提出了,并且用巨大篇幅来说了这个问题,请您能否介绍一下,从中国提出从“快”字当头到“好”字优先,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了哪些进展?今后还将如何加快和改进这一工作?谢谢。
张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了三个方面:第一,实际上从需求结构来说,就是我们的发展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第二,要从主要依靠工业,也就是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第一、二、三次产业协调拉动转变。第三,就是要从主要依靠物质投入拉动经济的增长,要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方面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最突出的就是要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从最近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我们在调整经济结构上还是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首先是需求结构,我们过去依靠出口、投资拉动,我刚才跟大家报告了一组数据,我们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扩大内需。2011年和今年前9个月,我前面说到,我们内需的拉动作用已经超过了100%,也就是说外需已经是一种负拉动的作用。这就符合我们要依靠消费、依靠投资、依靠出口这三驾马车来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要求。而且还有一个令人可喜的现象,就是我们消费拉动发挥的作用已经超过了投资。今年前9个月,在内需105.5%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份额中,消费是占了55%,投资是占50.5%。
在产业结构方面,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农业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在工业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在不断地提升,传统产业在积极地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升级换代步伐也在加快。第三产业的比重去年是达到了43.4%,比上一年又提高了。所以,我们可以说,现在我们在产业结构方面,一、二、三次产业也是在发挥着协调拉动的作用。
从区域和城乡的结构来看,应该说也在不断地优化。近几年,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经济的增长比全国的平均水平、比东部地区都要增长地快,产业转移步伐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服务,包括人才的培养、生态环境的建设,所有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区域的协调性应该说进一步增强。
从城乡结构来看,我们去年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达到了51.3%,我们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水电路气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应该说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在经济发展中,我们也是更多地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创新驱动要依靠科技进步,要加快人才培养,包括对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应该说,我们在这些方面也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所以,应该说,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包括还有一些产能过剩的问题,管理粗放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结束这一个问题,我想还是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的一段话,就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我们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进一步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使我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方面能够迈出更大的步伐。
主持人(王国庆):张平主任后面还有一个会,但是他说最后再给一个问题。最后一个机会一定提一个精彩问题。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把最后一个机会留给香港媒体。我是来自香港经济日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是,刚才张平主任已经提到说9月份、10月份以来,经济企稳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但是外界现在对于这种回暖持续性的问题还不是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想问一下您的看法是认为这样的回暖会不会持续下去?目前内地经济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下一步稳增长的措施是什么?另外,我想申请再多问一个关于香港的问题,就是因为近两年中央已经陆续推出了很多关于惠港的政策,也陆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中央还会有什么继续支持香港的发展?香港在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机遇?谢谢。
张平:我感谢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从统计的数据来看,9月份、10月份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企稳回升的迹象。但是,我们还不敢有丝毫的麻痹。从发改委对形势的分析来看,我们还只能说,企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地做出努力。也就是说,进一步地贯彻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家可能也都知道,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金融危机挥之不去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必须做长期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中央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就加大了预调微调的力度。主要的方向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消费需求;千方百计地增加居民的收入,增强居民消费的意愿和能力;搞好社会保障,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改善消费环境。当然在保持消费增长的同时,也在调整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
尤其是要落实好各项政策,扶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外需。所以,我们还必须继续努力稳定出口。我们相信这一系列的措施的落实,我们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能够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于香港的问题,或者说支持香港发展的问题,应该说,中央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尤其是在CEPA签订以后,我们在经贸的各个方面,给予香港更大的支持。去年李克强副总理到香港访问,出台了36条政策。今年胡锦涛主席到香港去,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我们要进一步地抓好落实。
我们相信,香港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把经济发展好,民生建设好,也一定能够借助中央的惠港政策,与全国共享发展和繁荣。谢谢我们新闻界的朋友。
主持人(王国庆):谢谢各位,对于多次举手一直没有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朋友表示歉意,今天的记者会就到这里,明天下午我们在这里举行第三场记者会,主题是文化体制改革,欢迎大家参加。谢谢大家。
来源:人民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