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0日上午,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暨投资工作座谈会在长沙召开。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胡衡华作《稳中求进实干兴湘 扎实做好2013年发展改革工作》的工作报告。省人大财经委主任葛汉栋、省政协经科委主任吴金明出席会议。省政府副秘书长刘明欣宣读了《关于表彰2012年度全省“三个一”行动计划先进单位的通报》。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河主持会议。
常务副省长于来山要求全省发改系统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上,突出抓发展、扩投资、打基础、惠民生等工作重点,稳中求进,实干兴湘,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于来山说,近5年是我省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困难最多、压力最大的5年,也是取得丰硕成果的5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人民生活水平等主要指标,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办成了一批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如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来山指出,今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准确把握我省发展的有利机遇和制约因素。要突出抓发展,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发展来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要突出扩投资,湖南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省份,今年我省能否完成增长目标,关键在投资,必须突出重点抓项目、抓投资。要突出打基础,特别突出抓好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惠民生,顺应全省人民的新期待,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会议认为,2012年,全省发改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的总体部署,重点在加强宏观综合,当好参谋助手;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项目建设;引导产业升级,推动结构调整;落实区域战略,推动协调发展;强化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后劲;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着力推进,实现了在异常复杂严峻的环境下经济运行的平稳回升,全省经济出现总量质量均量再上新台阶、结构出现新优化、民生获得新改善的良好局面。
会议明确了2013年发展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内需支撑能力。目前我省仍处于发展上升期,既有投资能力,又有投资需求,投资拓展的空间仍然很大,必须进一步厘清思路,突出重点,充分激发投资增长的潜力。特别要进一步加强战略性投资、效益型投资和产业类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深入推进“三个一”行动计划,加快“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进度。重点组织实施好百大产业项目、八大基础设施工程、八大生态民生工程。切实抓好中央投资项目的开工和建设,确保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着力优化投资环境,确保重大项目按期推进。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建立完善民间投资指导服务平台、融资平台和国有经济开放平台,在各个层面研究提出一批鼓励民间资金进入的重大项目。
2、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全力落实新增粮食产能规划,加强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抓好大型灌区、大型灌排泵站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继续推动衡邵干旱走廊治理。加强农村电网、乡村道路、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大农业科技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机产业的扶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围绕粮食、畜禽、果蔬等主导产业,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业品牌,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生猪、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动畜禽、水产的规模化养殖。支持小宗特色农产品发展。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培育一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3、着力推动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把结构调整与创新结合起来、与化解产能过剩结合起来、与优化生产力布局结合起来、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兼并重组,引导产业整合聚集发展。研究制定“两符三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有针对性制定适合我省省情的化解产能过剩的整体方案和行业方案。注重创新驱动,扶持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全面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发展试点。坚持传统与现代并举、生产与生活并进、提质与提速并重,逐步提高服务业比重。支持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研发咨询等高技术服务业,建好一批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积极推进长沙现代服务业、衡阳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及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国家级园区效益,提高省级园区层次。
4、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抓紧研究落实国家城镇化规划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和规模结构,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突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重点,加快综合运输一体化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污染防治、水电热气供应等基础设施水平,提高人口聚集度。加快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和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配套成网。建好一批示范镇和边界小城镇。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围绕产业聚集区推进研发中心、城市综合体建设,增强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和就业吸纳能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依托专业园区,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城融合。
5、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板块协调发展。着力落实已出台的区域规划,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培育新的增长极。。继续深化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建设试验区改革示范,加快城市轨道交通、清水塘整体搬迁等重大标志性工程进度。稳步推进长株潭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大环保工程建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广10大清洁低碳技术。组织实施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完善三市合作机制,加强各类功能性平台和基础网络建设。强化项目落地,提高产业承接实效。抓好湘西地区开发与武陵山片区战略实施融合,启动实施新一轮湘西地区开发省规划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布局启动一批武陵山片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提高发展层次和保障水平。抓紧出台罗霄山片区实施规划。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转型发展,完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启动环湖公路、城陵矶新港等重大项目前期。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制定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6、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美丽中国新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深入推进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商业领域“百城千店”节能示范等重点工程。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技术改造。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创建一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市(县)、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继续推动餐厨垃圾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启动一批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治理等一批生态恢复工程,加强薄弱地区的生态修复。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推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城镇污水垃圾治理,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清洁养殖、水泥厂协同处理垃圾和污泥等试点示范。
7、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把发展的目标和改革目标一起规划,进一步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推进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建设,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衔接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我省收入倍增行动方案。配合相关部门,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财税、金融、国有经济、铁路等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同抓好 “两型社会”建设、服务业综合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循环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生态补偿等一批国家和省级试点,总结经验,适时推广。配合相关部门,推动长沙、衡阳、郴州、永州“无水港”等一批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支持湘潭九华、岳阳城陵矶设立综合保税区,郴州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引导企业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重要战略物资等进口。支持企业对外投资、承包国际工程。
8、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以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为抓手,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切实加大社会民生投入,坚持为民办实事。把促进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和培训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协同配合有关部门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着力拓宽融资渠道,保证建设质量,完善配套设施,力争全年开工33万套,基本建成22万套。支持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推进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中职教育、特殊教育发展,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改扩建,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直接服务于民。加强文化旅游、社会养老、社区文化等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来源:省发改委网站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