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详细信息

【国内】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七个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2-12-18 10:38    信息来源:

  •   关键词 稳中求进

      稳,就是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要稳。进,更多是谈改革和效益,只有改革的进步、经济效益的提升才是真正的进。我们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开拓创新,扎实开局。

      “稳,就是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要稳。进,更多是谈改革和效益,只有改革的进步、经济效益的提升才是真正的进。”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说,目前不能让经济在传统模式上再出现快速的发展,那样的话只能加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已经出现了阶段性变化。

      一是市场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产能过剩普遍出现;二是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将继续提高。

      这就必然结束粗放和数量扩张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向集约和质量效益为主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阶段性下降。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也应该相应下调,使实际经济增长率接近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宏观总量大体平衡。

      “基于这一背景,既要坚持改革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又要牢记‘稳’字当头。”张立群说,明年我国在保持经济运行大体平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快经济转型,加快为新的更高水平的增长准备条件。

      “我们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原来靠投资增长的模式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而面临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靠现有的出口模式已经行不通了。”汤敏说,开拓创新在此背景下尤显重要,要服务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将放在质量上。一方面,经济增长将更强调效率,政策将更多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另一方面,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增长点最好既可以带动经济继续增长,又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比如城镇化就是这样的增长点。”高盛集团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说。

      关键词 积极的财政政策

      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看作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延续,在政策的总基调和总体框架上将会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明显,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刘元春说:“明年可以适度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赤字率可以适度提高到2%左右。”

      哈继铭表示:“今年国家批准了大量项目,这些项目都需要后续的财政投资。因此,2013年财政赤字的目标可能会达到1万亿元以上。”

      “明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两大亮点:一是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二是突出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贾康表示,结构性减税仍有加大力度、做足文章的明显必要性。我国在全面开放、外向依存度高的情况下,今后不论是经济相对高涨期还是相对低迷期,都必须更加注重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结构性减税。

      “通过减税实现‘放水养鱼’,更好地刺激民间投资和消费。”孙立坚说。今年开始的“营改增”试点改革,目前由上海分批扩大至北京等8省市,参与试点的纳税人共有90.76万户。改革试点已显现出积极成效,试点行业和企业税负降低,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明年应当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为改革全面推开打基础、做准备。

      关键词 稳健的货币政策

      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

      要高度重视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明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质是中性的货币政策,即货币政策既不明显放松、也不明显收紧。”

      连平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运行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实施的货币政策。明年中国经济将较为平稳:GDP增速有望保持在8%—8.5%的平稳增长水平;物价虽进入上行周期,但会比较温和,预计全年CPI涨幅为3.5%,略高于今年;资本流入压力小于以往,国际收支不会出现较大顺差;就业形势也将好于今年。“在这种平稳的态势下,货币政策既不必大幅放松,也不必大幅收紧,而应维持稳健。”

      从外部看,“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仍在持续,可能导致热钱流入进一步加大,外汇占款增多会造成我国基础货币投放进一步增长,加剧我国的通胀压力。”孙立坚说,同时,我国出口还面临着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以及欧美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强的风险,明年外贸形势还不容乐观,所以有必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连平表示,明年货币政策需要在增长、物价、资本流入等方面寻求平衡点。如果操作过紧,会因中外利差的扩大而导致资本流入增加,还会影响经济增长;如果过松,则会加大物价上涨压力。“因此,明年货币政策需要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明年物价水平将在食品价格和服务类价格的推动下出现小幅上扬。猪肉价格可能出现周期性快速上涨。国内粮食价格低位运行,可能引发明年粮食生产积极性下滑,国际粮价上涨和主要粮食库存的低下可能导致明年输入性粮食价格上涨压力较大。“预计全年CPI涨幅可能达到4%左右。为确保物价的总体平稳,货币政策不宜过度宽松,仍应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他说。

      连平分析,明年上半年,由于经济下行风险降低、物价温和上行,利率可能不降不升维持不变,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如果物价涨幅较快不排除加息一次的可能性。

      关键词 结构调整

      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

      “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必须更加尊重市场的规律,利用市场实现优胜劣汰,并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推动企业的产业升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转型升级主要是企业的事,不需要政府推动过多的产业政策进行干预和扶持。

      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健全市场秩序,完善金融市场,为企业的转型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

      “增强经济内生活力和动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对要素成本提高的适应能力,进而形成新的赢利空间。”张立群说,明年要加快完善市场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严格破产退出制度,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和定价机制,更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作用,使进入与退出成为一个动态、良性运转的过程,迫使企业素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单位GDP能耗显著下降。

      但是也要看到,部分指标并不完全是我们主动调节的结果,而是经济下行,特别是部分重化工业增长放缓带来的结果。

      所以,“对经济结构调整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还要更好的通过价格机制和政策引导,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而不是有水分的增长。”孙立坚说。

      “我国之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有很多属于重复性的投资建设,现在把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一点儿,通过采取结构的调整和转变模式的措施,让经济增长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汤敏说。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镇化和市民化齐头并进,会形成巨大的内部需求,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周期的重要抓手,是现代化的主线。中国现代化最大的潜力在于10亿人以上规模的城镇化,在于着眼于现代化远期目标,高品质、高水平的城镇化。”张立群说。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将带来的健康投资,是以消费为目的的投资。因为城镇化将带动医疗、教育、水、电、交通等领域的投资,这些投资都是有实实在在消费需求的投资。”哈继铭说,一般来讲,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是农村居民的3倍。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就会带来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

      汤敏认为,未来的城镇化和过去的城镇化最大的不同,就是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张立群也指出:“城镇化是发展的效率问题,是发展的动力问题,而市民化是发展的公平问题。把城镇化和市民化放在一起来统筹考虑,才是科学发展,才是真正既重视效率又重视公平。而城镇化和市民化的齐头并进,会形成巨大的内部需求,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动力。”

      张立群说:“推进城镇化要抓好长远规划,抓好基础设施系统、特别是地下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增强城镇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

      汤敏表示,要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市民,一是地方政府要让在城市长期居住的、有稳定工作的农民成为市民。二是建立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机制,鼓励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国家应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对“农民进城”进行支持。全国一盘棋,从整体上进行布局。

      关键词 用好机遇

      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

      这一表述的背后,凝结着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比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所以,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

      从国内看,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今年,全球经济的恶化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使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传统动力——出口和房地产陷入持续低迷。”刘元春说。“从发电量、PMI、大宗商品等各方面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见底回升的态势明显。”哈继铭说。

      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

      孙立坚指出,尽管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欧债危机并无明显好转,日本以及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增长也都出现了明显放缓。因此,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复杂,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明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可能随着世界经济轻度复苏而反弹,但由于成本上涨带来的比较优势弱化,进出口增速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刘元春说。

      因此,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 改革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

      “未来改革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较容易的改革都已做完了,改革真正进入深水区,很多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此改革就更需科学推动、系统设计、协调推进。”哈继铭说。

      实践证明,市场机制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容改变。要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而且需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配套改革还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推进。

      “比如说,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这涉及行业准入壁垒带来的行业收入差距,权力腐败带来的收入不公,等等。不是简单地靠税收政策能够调节,需要全局性的协调,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来推动下一步改革。”孙立坚说。

      经济体制改革要促进市场公平,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但这不能仅仅靠经济体制改革自身来完成,必须有配套的改革。”孙立坚指出。

      刘元春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在下面两个方面取得突破。第一,改善民营企业投资环境依然是一个重点问题,要利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减轻企业的投资成本,完善金融体系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最终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举措,显示出政府打破垄断、消除投资壁垒的强大决心和勇气。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本报记者高云才、李丽辉、田俊荣、杨义、沈寅、刘先云、熊建、林丽鹂、刘畅、林琳、时圣宇集体采写)

      网友热议

      经济政策

      @鼠儿果: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往年相比时间缩短了,仅仅两天,而且是周末,领导加班开会,却不影响资本市场。“发展”仍是最主要的核心,但政府明显更加侧重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

      @盖亚:“实”就“实”在注重强调让老百姓得实惠,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狠”就“狠”在改革力度的加大,改革决心的强硬。“全”就“全”在把经济发展视为国家发展整体的一部分,全国一盘棋,强调进行各方面、各领域的配套措施。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实“给力”。

      顶层设计

      @桥溪菀然: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政策,进行政策局部的改革创新。基层改革经常因为缺乏上层支持而被忽略,无法形成制度层面上的革新,希望未来能真正重视民间的首创精神。

      @江南佬:中央倡导“顶层设计”是务实真言,也是在2013年继续开拓性前进的动力,个中含意之深令人回味。可以说,国家在改革中不断增强实力,民族在改革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杯子里的台风:“顶层设计”正在成为中国的新名词,其本义是统筹考虑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希望政府能在各个层面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城镇化

      @凯恩斯:要把农民进城的门槛尽量降低,把阻挡农民进城转变成欢迎他们进城。这样中国才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一颗红心:目前部分城市大量修建保障性住房,大搞征地拆迁,这并不能解决农民的当前问题。不能违背农民的意愿,杜绝城市住房的投机炒作行为,要通过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跟一般城市市民接轨,才能从农民心底实现城乡的真正对接。

      (人民网记者 薛白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省发改委网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