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湖南】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明确明年工作八大任务

来源: 2009-12-31 10:01 字体:【

      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12月29日在长沙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发展改革情况,研究安排明年发展改革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蒋作斌作了《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主题报告。各市州人民政府分管发展和改革工作的副市(州)长和发改委主任、综合科长,各县市区发改委(局)主任(局长),省直和中央在湘有关单位负责人,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发改委副主任黄河主持。省人大财经委主任葛汉栋,省政协经科委副主任李小涵和我委领导出席了会议。
      于来山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2009年全省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全面分析了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他强调,要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明年工作的重要抓手,继续抢抓政策机遇,按照调结构的要求,把握好投资重点,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进一步启动和扩大民间投资,切实加强投资管理。要进一步保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好局面。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是就业、医改、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住房保障等四个方面。要认真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立足湖南实际,体现跨越发展目标。
      会议认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中又一个最为困难的年份,也是我省历史上发展最好的年份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克服和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不断得到巩固。一是保增长好于预期、好于同期、好于全国。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300亿元以上,增长13.1%;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200亿元,增长19.8%;粮食总产突破600亿斤,连续6年增产;财政总收入1426亿元,增长12%。二是扩内需取得明显成效。投资和消费双双快速增长,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00亿元,增长3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6亿元,增长19.1%。三是调结构取得新进展。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高加工度和高技术行业快速增长,全省过千亿产业达到7个,新增轻工、文化、旅游产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十一五”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5%、二氧化硫减排10%的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四是促就业进一步巩固。总体形势基本稳定,预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0万人。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预计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际增长9.5%、11%。五是强基础实现新突破。布局和开工建设了一批关系湖南发展全局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支撑经济发展的后劲和能力明显增强。
      会议认为今年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判断、运筹帷幄、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省人民务实创新、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
      会议认为明年形势总体好于今年,但仍然极其复杂,要准确把握、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 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1、着力把结构调整作为首要任务。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是促进经济发展上水平、有后劲、可持续的迫切要求,是一个比保增长更加艰难而更加复杂的任务。要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战略举措的高度,下大力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抓住经济转型期和结构调整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危机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工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
      一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省总体上还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加速阶段,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传统优势产业仍是我省的主导,结构调整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要继续认真落实“9﹢3”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围绕装备制造、汽车、钢铁、有色、石化等优势行业,突出引进和研发核心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排他性竞争优势,打造“超级产业”。以主机为龙头,加强基础件和技术件生产供应,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形成集群式发展格局。积极支持骨干企业加快省内外兼并重组,面向全球纵向整合产业资源、横向拓展经营领域,大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形成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切实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在发展低碳产业、运用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等方面,加大力度,探索经验。继续抓好循环经济试点,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该淘汰的坚决淘汰,该退出的坚决退出。
      二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端,是占据未来市场的关键。紧紧围绕国家支持的方向和重点,尽快研究出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意见和行动计划。立足自身优势,重点选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电动汽车、文化创意等领域关键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制定相应支持办法。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建成先进储能材料研发、隆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省超算中心等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研发平台,着力解决成果转化难、企业成长难等瓶颈制约,加快规模扩张。
      三是要加快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产业经济学上,有一个“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价值链中,传统加工环节利润最低,两端的研发和流通服务环节利润不断增高。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的金融保险、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产业,抓好“一基地”(服务外包基地)、“两体系”(骨干企业生产配套服务体系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体系)、“三中心”(区域物流中心、产业促进中心和研发设计中心)、“四平台”(技术创新、科技信息服务、现代化交易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逐步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
      2、着力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投资是稳增长、促转变、惠民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经过前几年的厚积薄发,全省开始进入一个投入的高峰期,当前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主要依靠投资支撑,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包括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也要依靠投资来支撑,依靠投资来创造条件,要把扩大投资作为比较长时期内必须坚持的根本举措,抓投资、抓项目的劲头不能松,势头不能减。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系数看,明年全省要实现10%以上经济增长,必须确保投资完成9400亿元左右,贡献率稳定在65%—70%。
      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在突出产业发展的同时,继续围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等领域,加快建设和启动一批重大工程。交通,重点加快37条高速公路建设,确保4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355公里,新开工国省干线改造2480公里,加快洞庭湖畅通工程、湘江长沙航电枢纽、黄花机场扩建工程建设进度。电力,加强电源点建设,提高新能源比重,优化电网结构,加强湖南主电网、城网工程建设。水利,重点实施洞庭湖综合治理、涔天河水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等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城建,重点加强地级市主干道及快速环道建设,全面完成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信息,重点实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工程。民生,重点推进公共卫生预防体系、初中校舍改造、安全饮水工程、应急指挥系统、廉租房、煤炭棚户区改造等建设,努力改善基础条件。
      二是激活民间投资。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不可能是一种常态,也难以为继,要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抓紧出台并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保险和文教卫生等领域,建立公平合理、竞争有序的投资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深化银企合作,争取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鼓励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努力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展外引内联。
      三是切实加强项目基础工作。机会常常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也不例外,特别是国家实施的一些重大项目布局,越来越强调基础工作、前期准备是否扎实、充分。当前感到比较困惑的还是项目储备不足,特别缺大项目、好项目和产业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也比较薄弱,往往是国家政策出台后才匆匆找项目,而不是先有项目再等政策。各地要进一步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加大重大项目的前瞻性研究,积极开展顶层设计,瞄准国家政策取向,结合本地当前发展和长远需要,切实策划包装一批项目,加快建立“十二五”重大项目库,实行滚动开发、无缝对接。加强前期工作保障,进一步落实专门的机构、人员和经费,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协调工作机制和激励约束等机制。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围绕明年投资目标和重点工程计划,分解落实责任到相关部门和市州,投资工作考核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严格兑现奖惩。同时,力争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提高政府投资的质量和效益,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工程质量。
      3、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调整需求结构的关键在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根本在扩大消费。目前,在外部需求疲软、投资增长很难持续处于高位的情况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对保持明年和今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关键作用。要在保持投资增长和稳定外需的同时,以扩大居民消费促进需求结构优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这是提高消费需求的基础。认真落实好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各项政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研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配套措施。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适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加大救济解困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二是落实各项消费政策。努力扩大农村消费,继续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等政策,扩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以及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试点品种和范围,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加强农村流通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稳定和扩大住房消费,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购房消费,规范发展住房二级市场。特别要针对我省产品进入下乡目录不多的现状,大力发展耐用消费品生产,延长消费产业链条。
      三是加快培育消费热点。据测算,明年我省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开始由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转变,由私人产品需求扩张时代进入公共产品扩张时代,由简单物质消费时代升级到精神文化消费时代。要加大消费热点的培育和引导,完善消费的环境,提升消费的层级。突出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引导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向农村延伸,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和农村信息化步伐,推进三网融合,促进信息消费。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旅游消费。积极发展休闲、娱乐健身、教育培训、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合理引导和促进汽车消费。
      4、着力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农业就是稳定了发展的根基。明年要继续强化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落实国家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积极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建设,继续实施新增粮食产能规划,稳定粮食总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使用先进生产技术和提高品种质量的补贴力度,提高优质化率。加快发展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抓好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等项目,继续实施国家油茶产业建设规划,支持油茶主产县基地建设。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城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大力发展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加强洞庭湖和“四水”治理,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灌区渠系配套和骨干山塘清淤扩容,集中力量打一场农田水利建设攻坚战。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重点加强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通公路、所有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继续抓好农村电网改造,积极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试点,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三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大“三农”投入,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积极落实各项农业生产补贴,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做好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稳定农产品和农资价格。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搭建农民创业增收的新平台。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引导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速贫困地区发展步伐。
      5、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是实施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抓好各区域规划和政策的落实工作,稳步推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拓宽经济发展新的空间。
      一是深入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发挥省级统筹作用,形成更加有效的领导协调、激励约束、利益补偿、监督等体制机制。抓好“3+5”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17个专项规划的编制、提升,出台《区域规划条例实施细则》。加快投融资平台市场化建设,争取国家批准设立“两型社会”投资基金。完善长株潭现代交通网络,加快城际主干道、城际轨道、长沙地铁、港口站场建设,推进湘江长沙综合航电枢纽等“五港一枢纽”建设。大力实施湘江综合治理,重点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流域截污治污等五大工程。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在工程机械、电动汽车、轨道工程、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节能环保等方面,集中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推动集聚发展。推进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高起点推进示范区5区18片规划建设。
      二是协调推动其他区域发展。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形成各具特色、互补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抓紧研究西部开发“两个延伸”政策的实施和兑现,抓好第二轮省级规划产业项目扫尾,启动第三轮省规划产业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投资,加大扶贫开发和以工代赈力度。加大湘南开放开发力度,进一步落实支持湘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政策,支持三市加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加快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打造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扩权强县政策措施,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三是大力推进城镇化。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突出亮点。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推进城镇化是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是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据测算,我省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动基础设施投入370亿元,带动GDP 增长1.5个百分点。要认真落实全省新型城镇化各项部署,加速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体系。着力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县城和中心镇的扩容提质,推进城镇交通、给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切实改善他们的就业、居住、就医等基本生活条件,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6、着力推进重点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根本举措。要紧紧围绕消除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新突破,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切换。更好地处理扩内需与稳外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进一步提升经济外向水平。
      一是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认真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年度改革试验行动计划和专项改革方案,出台示范区和部省合作政策,在区域生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排、财税及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建立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框架。积极推进“两型”标准体系形成和“两型”示范创建,打造一批亮点,培育一批典型,在全国率先推动“两型”社会建设标准化,全面完成第一阶段各项目标任务,为第二阶段试验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积极推进重点专项改革。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实施方案,开展医保城乡统筹、门诊统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机构综合改革试点。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污水、垃圾处理等收费制度改革,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范围。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服务,继续推进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行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完善项目审核备案制,推行政府预算内投资项目公示制、专家评议制和代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四行一社”改革重组,积极组建区域性商业银行,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和中小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
      三是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促进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继续鼓励传统优势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自有品牌和自主技术出口比重;强化大宗产品进口调控监管,支持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和国内紧缺物资。加强招商引资,继续抓好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重点引进一批高端制造、技术研发环节的项目,扩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加强与长三角的合作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投资境外矿产资源和高技术领域,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推动省内优势企业发展壮大。
      7、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继续坚持为民办实事,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一是努力扩大就业。就业形势严峻是今后较长时期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性矛盾问题。要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就业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完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群体。以创业培训为重点,组织开展城乡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二是切实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在新的形势下,要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全覆盖。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使参保人数和享受待遇人数分别达到500万、100万以上。研究制定城镇老年居民参加养老保障的补助制度,研究各类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政策。以扩大覆盖范围为重点,实现工伤、失业保险单位从业人员全覆盖。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新增廉租住房9.9万套。巩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成果,努力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救灾应急工作,让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初中校舍改造和特殊学校建设,建好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范围扩大到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加大对贫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着力保障与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县级医院和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着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共同繁荣。
      8、着力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明年底要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各级发改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明年的一个重大问题、一项基础性工作,认真抓紧、抓好。要积极落实人员、经费保障,突出结合本地区发展特点,深化重大课题和总体思路研究,组织好相关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要创新规划理念,强化衔接协调,确保各类规划在发展目标、项目布局、政策手段等方面的有机统一。坚持开门办规划,为专家咨询论证、群众建言献策、社会广泛参与创造更为便捷有效的通道,增强规划工作的民主化水平。完善编制方法,广泛运用现代规划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升规划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会议要求准确把握大势,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开拓创新,做到清正廉洁,为完成明年目标任务面奋斗。

 

来源: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