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潮涌万江歌 奋楫向前正当时——武陵区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4-02-28 10:57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林毅 武大为 王茂松 郭海龙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回顾2023

——争先进位提升“武陵实力”。

全年完成区域地区生产总值1397.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3亿元;完成区属地区生产总值488.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亿元。

再次荣登全国百强区榜单,获评全国创新百强区、科技百强区、投资竞争力百强区、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等一批国字号荣誉。养老服务、安全生产、铁路沿线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主特产业激发“武陵活力”。

湘西北最大的“果盘子”工程——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三期竣工投产,成为全市首个交易额破百亿的重大农产品流通平台。加速推动数字经济“集群式”发展,规上数字企业达42家,实现产值35.8亿元。“爱在武陵”城市IP从“起势”向“成势”突破。

——倾情惠民传递“武陵温度”。

坚持将75%以上的财力写入民生账本,省市区30件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幼儿托位2100个、公办学位2200个、养老床位2200张、停车泊位3320个,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10台,40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10元,稳居全市第一。

——务实奋进展现“武陵作为”。

深耕城市运行安全“智理”,全省率先建成集通信、指挥、调度于一体的武陵区大数据应急指挥中心,大安全大应急综合改革经验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和《人民日报》推介。积极接受国家专项统计督察、惠农补贴资金清查、PPP项目规范、省环保督察等重大检验,有效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主要工作

1 坚持聚焦主业、精心耕耘,产业支撑持续夯实

项目建设扩能升级。全年实施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33个,完成投资85亿元,一批重大项目主体完工,国伟电力研发中心、千年国酒新建生产基地等产业项目启动建设,屋顶光伏整区开发项目新增并网发电16兆瓦。“五好”园区提档增效。深入实施“五好”园区攻坚专项行动,草花互动游戏产业基地、福润集团总部及预制菜产销一体化、得应全过程物联网等项目入园投产,雄鹰烟草二期、浩宇新材料等项目有序推进,园区智慧产值占比达86%。数字常德基地首开区126亩完成规划设计及项目立项。市场活力加速释放。净增经营主体1.1万户、“个转企”423户、“企入规”171家。兑现减税降费10.05亿元,授信融资55亿元,解决经营难题350余个。成功举办首衡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第三届年货节、ISGC国际烈酒(中国)大奖赛等重大节会展会,孵化培育夜间经济示范区13个,万达商圈、和瑞(高铁)商圈获评全省首批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3亿元,增长6%。

2 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重点改革扎实推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等28项省市重点改革有序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区域消费中心建设等5项自主微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创新“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7个,28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全年新引进重大项目19个、到位资金66亿元。成功引进大唐集团、浙江正泰等“三类500强”企业落户,莱泰新能源、艾可儿医疗等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培育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18家,实际利用外资实现“零突破”。科创能力全面培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6.6亿元,增长8.7%。新增“专精特新”企业6家,培育“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3家。新增省级科创平台1家。明扬科技、微末新材、经鼎电力等32家企业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31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6.9亿元,稳居全市第一。

3 坚持高效统筹、建管并重,城乡品质持续提升

城市建设有序更新。全年完成棚改征拆项目15个,拆除违法建筑3.5万平方米,完成交地11宗。常德火车站北广场建成启用,益常高速扩容、南碈泵站改建工程、翦伯赞路等基础建设稳步推进,新增城区新能源充电站35个、5G基站400个。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评估。乡村振兴有力推进。全年实施乡村振兴、农田水利等重点项目32个,总投资4.2亿元。成功创建“丰收武陵”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农旅双链”业态。建成高标准农田1.45万亩,恢复耕地551亩,提质改造农村公路24.9公里,全省首个农村人居环境智慧管理平台正式上线。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第二轮省环保督察67件信访交办问题全部办结。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投入使用,秸秆禁烧视频监控预警平台试点运营,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优良率86.6%。河长制35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

4 坚持民生优先、普惠共享,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新增城镇就业8169人。转业安置、优抚工作有序开展,城乡养老、社会救助、残疾人“两补”持续提标,兜底保障应保尽保,落路口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圆满完成1840套“保交楼”任务。公共服务优质向好。旭辉东升小学投入使用,育英小学改扩建稳步推进,3所小区配套园顺利开园。高分通过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试点”实地验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双减”经验获全省推介。综合医改持续深入,43个门诊慢特病治疗费用省内异地直接结算,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全覆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芙蓉街道获评“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工委”。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扎实开展本质安全提升行动,居民自建房、城镇燃气、高层建筑、“三无”船舶等领域专项整治取得实效,连续6年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先进区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推进,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下降17.5%。

5 坚持转变作风、提升效能,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提升。“走找想促”活动累计解决群众身边问题900余个。高效办复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18件。全面落实“一树两严”部署要求,“五经普”工作有序开展,依法统计基础不断夯实。修订《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牢牢守住政府债务绿色安全底线。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年”,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开展“镜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等专项活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

展望2024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纵深推进创新突破产业突围,深入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武陵图景,推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新城”迈出更大步伐。

八个方面的工作

聚力稳增长,加快打造现代产业新优势

产业转型提速。聚焦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建链补链强链行动,加速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开展服务业扩量提质攻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互动耦合,争创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力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围绕烟草“链主”、数字“集群”,着力构建群链协同的百亿产业共同体。积极探索“工业上楼”等新模式,力争规模工业产值增长8%以上。

“五好”园区提质。高质量创建“五好”园区。全力推进数字常德基地一期,确保首开区年内动工开建,同步启动产业系统导入。开展互联网文创产业园“满园扩园”行动,力争技工贸总收入突破50亿元,双英大厦入驻率超90%,积极争创中国软件名园、国家文化创意特色产业园。深化园区大部制、人事薪酬制度等改革,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和“腾笼换鸟”力度,力争文创园亩均税收突破25万元。

招商引资提效。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加快打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善谈判、勤服务的专业招商队伍。建立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和定期研判推进制度,力争常德(湘西北)国际商贸物流枢纽、宁德时代新能源汽车综合示范中心等项目尽快落地。深度对接长三角、粤港澳、湘琼合作等国省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实行基金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推进湘(德)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8个、到位资金68亿元以上。

聚力促开放,加快拓展转型升级新路径

深化重点改革。统筹“5+3+1”政务体系改革,稳步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加快“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逐步构建一张清单定责、一支队伍执法、一个平台指挥的高效治理新模式。稳慎推进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再延长三十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土地制度改革,更好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加快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改革。

激发资源活力。扎实推进财源建设“十大行动”,完善财税协同机制,严格零基预算管理,精准滴灌发展需要。深化国有“三资”清查处置与管理改革,高效盘活城区现有商务楼宇。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完善投融资体系,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促进民间投资、产业投资、高技术投资占比稳步提升。加快国资国企转型发展步伐,推动国企平台由“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

提升开放水平。开展“上京、入沪、进湾”区域开放合作专项行动,探索“外地研发+本地制造”新模式,积极共建飞地产业园区。全力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助推宜常高铁、益常高速扩容工程建设,加快打造一级物流节点。持续推进常德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招商入驻,加快建设外贸供应链平台,支持优质企业、种植大户开展“圳品”申报认证。主动对接湖南自贸区协同联动区政策共享,充分运用“湘企出海+”平台,加快上海博丘斯、常德哈威等实体项目投产运营,力争外贸实体业绩增长20%以上。

创优营商环境。坚持“六有”标准,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以归零心态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发挥“湘易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平台效力。全面落实“民营经济31条”,着力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活力迸发。加快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创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

聚力提品质,加快绘就区域协调新画卷

展现城市之美。牢固树立城市“精明增长”理念,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集聚带动力,努力把“中心定位”转化为“发展地位”。开展城市体检行动,稳步推进三闾路、建民巷等区域棚改,实施吉祥小区、宁远花园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90个,打造茉莉村片区改造示范点。扎实开展高水平文明创建,以志在必得的决心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夺牌。着力规范和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有序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彰显乡村之韵。聚焦“东蔬西果、全域旅游”产业布局,加快推进芦荻山乡和金丹银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立体循环农业,着力打造蔬菜、黄桃、水产、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力争省市龙头企业突破32家。高效运营“丰收武陵”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引导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域推进项目。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以上,复垦恢复耕地300亩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走好融合之路。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推进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园、高铁新城、职教大学城等区域产城融合。完善“城市大脑”功能,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力争数字化整体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突出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交互式传播,依托老西门、艺丹沅、穿紫河等特色景点,“串珠成链”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扎实推进铁路沿线安全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最美高铁线”。

聚力优生态,加快实践绿色发展新模式

深化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统筹实施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三源同治”,系统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以上。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稳步推进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提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推进绿色转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积极拓展“两山”实践路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生态+研学”等新业态,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新能源充洗检换电站等项目建设,有序规范城区新能源充电设施布局,实现重点区域充电站全覆盖。

筑牢生态屏障。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美丽河湖”建设行动,巩固沅水武陵段青虾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成效。加快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处置项目,全域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严格“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执法监管,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聚力扩内需,加快推动经济质效新跃升

突出项目引领。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9个,投资44.5亿元以上。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全力推动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四期)、国伟电力研发中心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重大前期项目15个。围绕中央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及其他政府投资支持领域,滚动建立项目储备库,年内向上争资40亿元以上、储备高质量争资项目50个以上。

提振消费市场。深入实施地标商圈培育、夜间经济点亮、文旅经济赋能三大行动,加快打造高品质区域消费中心。接续办好“520来武陵”城市品牌推介暨促消费活动,持之以恒塑优城市特色IP。引导“四大商圈”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支持武陵阁步行城争创全国示范步行街。创新发展节日经济、展会经济、赛事经济,持续开展购物季、家电节、汽车展等促销活动,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0家以上。

壮大经营主体。实施链主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支持重点企业兼并重组、规模提升,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领航企业,年内新增营收超10亿元企业2家以上。引导支持健康食品、电子信息、汽车服务、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抱团式”发展,加速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建立“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梯次企业培育库,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服务包,年内净增经营主体8000户、“个转企”460户、“四上”企业55家以上。

聚力强创新,加快培育产业突破新动能

培强科技支撑。坚持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为高质量发展“关键支撑”,抢抓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契机,争取省“四大实验室”在武陵布局分中心,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家。大力实施科创企业“春笋”计划,力争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家。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实施产学研项目13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68亿元。

推动数字赋能。强化数字产业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数字产业放大、叠加、倍增效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施数字经济投资“三年双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大智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场景取得新突破,新增规上数字企业10家以上,产值突破40亿元。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加快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步伐,新增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2家以上。

塑造创新生态。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加大财政科创经费支持力度,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7%以上。深化与中南大学、湖南农大、中南林科大、省农科院等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支持校院企地构建“创新联合体”。借力“最强大脑”引领“最优产业”,大力发展院士经济,探索“人才飞地”“周末工程师”等模式,加快引进一批科创人才团队,充分激发武陵创新创业活力。

聚力惠民生,加快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强化社会保障。全面落实稳岗扩岗政策措施,新增城镇就业7900人以上。推动社会保险精准扩面,完善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等群体服务保障,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保障房准入退出机制,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抓好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托幼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打造武陵特色养老服务品牌。

优化公共服务。科学应对学龄人口变化,优化学位资源配置,加快实施蓉国新赋幼儿园新建、育英小学改扩建。巩固拓展“双减”和阳光招生成果,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深入实施“健康武陵”工程,稳步推进河洑镇卫生院、府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设,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化、特色化发展。持续推进“八五”普法,加快构建优质高效、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繁荣社会事业。持续深化武陵红“志愿之城”建设,做优做强融媒体“传播矩阵”。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做好常德丝弦、麻质画等非遗传承保护。积极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审计、机关事务、民族宗教、老年、慈善、方志、保密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展。

聚力守底线,加快构建安全稳定新格局

夯实安全底座。加快“城市安全云”平台开发应用,着力打造“全方位”云上感知、“全天候”自动化处置的武陵应急新样板。深入开展交通运输、既有房屋、城镇燃气、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等领域专项整治,持续完善隐患排查和整治责任二元分离机制,统筹抓好极端天气应对、防汛抗旱、防灾减灾等工作,确保实现“三下降一杜绝”目标。扎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基层治理平台,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应用试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推动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清仓见底”。深化平安武陵、法治武陵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防范重大风险。扎实开展涉众型金融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加快推进非法集资陈案化解。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化债要求,积极推动隐形债务置换,持续推进降息减债,确保继续保持“相对安全地区”和“绿色地区”。认真做好村集体“三资”监管、惠民惠农补贴发放、依法统计、PPP项目规范、保交楼等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