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常德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11-26 09:00 来源:常德市教育局
字号:【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新要求、主动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我国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中央、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期,更是我市经济社会与教育事业同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于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普惠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即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1%,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3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8%,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全市664所中小学校、203个教学点均达到“20条底线”要求,9个区县市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高中教育普及水平得到巩固。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巩固率达到98%以上。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显著。加强布局调整,全市各类职业学校30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3所、中职学校27所,共开设专业68个,覆盖一、二、三产业,基本形成了公办、民办互为补充,布局较为合理,专业特色较为鲜明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规范办学行为,整治招生乱象,招生工作先后在全省相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19年,常德市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奖励,被评为全省4个“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州)之一”。高等教育水平提升。湖南文理学院进入全省一本院校。湖南幼专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省优秀典型,学校升本工作有序推进。常德高职院、常德电大、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高尔夫旅游职院办学水平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全市1504所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完成分类管理登记827所,其中非营利性164所,营利性663所,没有分类登记677所。制定印发《常德市校外培训机构办学“十个严禁”》及《常德市校外文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739所校外文化教育培训机构纳入规范管理。成功创建14所省级、28所市级骨干民办学校。成功引进长沙市长郡中学和湖南师大来常合作办学,批准设立“常德市郡德学校”和“常德湖师大附属高级中学”。湖南应用技术学院迎接教育部开展学士学位授权评估顺利通过。

(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再创新高。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考合格率达到75.6%,逐年上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2020年全省举行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合格率为95.94%、平均分为803.25分,居全省第三名。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五年来,全市文科平均成绩始终位于全省第1名、理科平均成绩始终位于全省第2名;共考取北京大学88人、清华大学97人,其中省文科状元2人、省理科状元1人;共被录取为空军飞行员140人。科技创新教育硕果累累。全市中小学生共获国家级奖项17个、省级奖项236个、市级奖项2205个。语言文字工作再上台阶。2019年,全市所辖区县全部通过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74所学校完成语言文字达标校验收。机关、新闻媒体、教育教学、公共服务四大领域共61127人参加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获证率达96%以上。开展两轮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省级抽查,合格率达95%以上,被授予“湖南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抽查工作先进单位”。创办“为你朗读”微信公众号,推送185期朗读作品。体育美育成绩突出。常德市第一中学等100所中小学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武陵区中心幼儿园等6所幼儿园被认定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常德市第五中学等10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湖南省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我市代表团取得金牌11枚,总分356分,金牌数位居全省第二名,总分位居全省第三名。职业教育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学生技能竞赛、文明风采大赛、创业规划大赛、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成绩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学生技能竞赛团体总分连续7年位居全省前三,常德财经学校教师李博文和汽车机电学校学生高源佐均获国赛一等奖,实现历史上零的突破。

(三)学校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基本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制定出台《常德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暂行规定》、《常德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常德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通知》、《常德市市直学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等,学校、幼儿园基本建设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有序。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7.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办幼儿园138所、创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95所,新增公办园学位2万多个,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充。城区学校扩容提质效果明显。实施教育三年攻坚、消除大班额专项行动、产业立市教育三年行动等,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139所,新增学位10万余个,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1912个(含超大班额323个)、普通高中大班额386个,城区学校布局更加优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计划、标准化学校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等,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35亿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900所,标准化学校118所,乡村小规模学校62所,乡镇寄宿制学校316所;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2285套、塑胶运动场87个,学生食堂66个、面积6.5万平方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不断壮大。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新建了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技师学院、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湖南省湘北职业中专、桃源县职业中专等5所大中专职业院校新校区,办学规模不断壮大。

(四)队伍建设再上台阶。教师地位明显提升。制定出台《常德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细则》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督导考核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工作的保障力度,党政重教、社会尊教的氛围进一步浓厚。教师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全面推行“县管校聘”改革,创新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对公办幼儿园配备专门编制,对在岗教师全面实行五年一周期定期资格注册。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落实农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人才津贴、艰苦边远地区特殊岗位津贴和定期公费体检制度,教师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补充交流形成常态。按照“退一补一”要求,及时补充专任教师9000多人,其中招录初、高中起点各类公费定向师范生3709人,引进“211”以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00多人,引进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42人。制定出台《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意见》和《中小学教师支教管理办法》,年交流教师比例达到10%,选派“三区”支教及援藏援疆援外教师达500人次,组织100多名师生赴德国、英国、日本中小学校开展游学交流活动。教师师德师风得到强化。制定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工作指导意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审、奖励表彰的必要内容,师德教育和考核成为工作常态。持续开展违规征订教辅材料、民办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小学教师违规补课等专项整治,我市师德师风建设经验被省教育厅推介,涌现出了石门皂市镇中心学校义务送教小分队、桃源网红村小校长付佳等一批师德典型。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通过“国培”、“省培”、“市培”及全员远程培训等,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9万多人次,全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圆满收官。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共评选市级骨干教师56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52人、省特级教师85人、正高级教师87人,授牌成立市级名师工作室19个、市级教师工作坊27个,人才梯队建设逐步成型。教师激励机制不断完善。设立市直学校教师地方性津贴,继续组织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评选表彰,县市区参照市本级标准对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班主任给予工作津贴,对特别偏远乡村地区学校教师发放交通补助。从2016年起设立全市乡村教师“红烛奖”,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对优秀教师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对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

(五)教育基础更加夯实。经费总量大幅增加。“十三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量达到475亿元,比“十二五”时期提高58%,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重明显提高。资助政策落到实处。统筹助学金、困难补助、免学费、免教辅、营养餐等项目资金12亿多元,资助学生160万余人次。食堂管理更加规范。制定了《常德市中小学食堂管理细则》,实行统一台帐管理。全市1339所公办学校(城区学校368所,非城区学校971所)食堂视频厨房建成率达100%,实现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应用环境持续优化,全市“三通两平台”基本建成,教育城域网基本覆盖所有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接入100%。融合应用不断深入,全市17个“十百千万工程”和信息化应用创新试点项目阶段性研究全部通过省教育厅的评估。信息素养稳步提升,全市中小学校建立了考试平台、考试标准、考试题库、组考工作“四统一”组考模式。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启动“常德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基本完成“一网”、“一中心”、“六大平台”的核心应用系统建设,初步构建了一个覆盖基础教育全阶段的常德版“互联网+”教育服务体系。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装备投入3.8亿元,新建改造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室573间,音体美、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场室318间,录播教室131间,建成建成机器人教育基地18个。全市共创建市级示范学校77所、合格学校30所。 期内组织了理化生、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技能提升、教育装备管理能力提升等各类培训35场次,培训人员近1200人。应用活动异彩纷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成效稳居全省前列,五年内,全市有240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680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励。承担省级以上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32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8个,顺利结题11个。安全管理更加完善。安全事故发生率持续下降,未发生较大以上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全面推广校车公司化服务管理,实行“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公司管理、财政补贴”的校车管理模式,全市具备资质校车服务公司22家,拥有国标校车2033辆。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增配专职保安1154人、一键式报警装置635台、监控探头11000多个,全市中小学及城市幼儿园封闭化管理完成率100%,中小学及城镇幼儿园专职保安配备完成率100%,中小学及城镇幼儿园一键式报警及视频监控联网达标率100%,城镇中小学及幼儿园护学岗设置完成率100%。

二、“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行动指南,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教育现代化,提升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为加快实现常德教育“一个中心,两个率先”的目标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办好我市教育事业、实现教育强市目标的根本政治保证。

2.坚持优先发展。始终把全市人民利益摆在突出地位,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3.坚持立德树人。建立协调各方的共同育人观,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师职业观、教育政绩观、教育评价观。统筹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和实践教育,让学生学会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4.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事业的文化自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现念,强化教育扶贫意识,加强对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内涵式发展统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5.坚持教育公平。全面改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统筹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决防止义务教育大班额反弹,坚持不懈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大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重视解决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等,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三)总体目标

1.一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区域教育中心。

2.两个率先。率先建成全省第一批教育强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教育现代化。

3.五个重点。学前教育扩大资源供给,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2.5万个以上,全部区县市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部分区县市通过国家和省里的评估验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速推进,建成“四个中心”,即湘西北职教中心、就业培训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高等教育提升规模层次,形成10所左右高校集群。师资队伍现代化加快进程,重点培养100名左右在全市具有示范效应、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名教师、名校长和教育家型教师。

4.四项指标。“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标主要包括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具体指标值见下表:

指标内容

2020年

(达到)

2025年

(市定)

2025年

(省定)

属性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

88

90

90

预期性

义务教育巩固率(%)

99.8

99.8

98

预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7

97

93.5

预期性

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8

11.2

11.2

约束性

(四)主要任务

1.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努力探索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统筹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落实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完善“分层教学”“选课走班”管理机制,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规范教材使用管理,建立教材使用监测机制。启动实施“农村网络联校全覆盖攻坚行动”,提升“互联网+教育”治理能力,探索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继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修订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引领学校正确的办学导向,推动中小学校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负责科室:秘书科、基教科、职成科、人事科、督导室、信息中心)

2.抓好立德树人。每所幼儿园努力营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园本化德育活动,做到德育生活化,让幼儿在实践中自然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劳动教育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一届一年级新生开展一次“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活动。职业学校坚持开展“文明风采”德育实践系列活动,推进课程改革,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负责科室:学前办、基教科、职成科)

3.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达到50%以上。以县为单位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工程,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2.5万个以上,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使用。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和支持水平,重点向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实施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进一步深化保教改革,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负责科室:学前办、财建科、社管办)

4.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经费支持力度。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和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城镇学校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芙蓉学校建设等,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城乡师资配置,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引导优秀校长和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深化城乡学校联盟化、集团化改革,发挥优质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说能力考试改革。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用好监测结果。(责任科室:基教科、财建科、人事科、督导室)

5.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优质发展。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强化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完善学分认定办法,建立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和反馈改进机制。推进普通高中新建和改扩建工程,促进普通高中提质升级。建立完善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落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责任科室:基教科、财建科、信息中心、督导室、教科院)

6.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传承湖南“楚怡”职教精神。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积极支持优质中职学校开展五年制高职试点。完成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和实习实训标准制定,争取部分入选省级优质标准。建好30所中职学校、20个特色专业群。推动10所以上中职学校与产业园区深度合作办学,建成10个以上市级产教融合特色品牌专业,将职教大学城打造成为全省产教融合的示范园区,支持校企联合组建产业学院。建设30个以上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的50%以上,培养一批省级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职业院校“四大赛”(学生技能竞赛、“文明风采”活动、创业规划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技能抽考和公共课普测成绩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进入全省前列。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学生本市就业率达50%以上。(负责科室:职成科)

7.提升高等教育规模层次。加快职教大学城建设,形成10所左右规模高校集群,在校学生和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左右。完成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转设,推进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升格和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支持湖南文理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和申办硕士点,继续开展“教授博士沅澧行”和“科创助理”派驻活动。支持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通过本科教学评估。支持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抓好“十大工程”,加快学校达标提质。(负责科室:职成科、财建科)

8.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继续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和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适度控制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规模。引导推动民办中职学校转型发展,支持民办学校特色优质发展,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和年度办学情况检查。支持湖南应用技术学院迎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申本工作。(负责科室:社管办、职成科、基教科、学前办)

9.办好特殊教育学校。进一步完善市中心特校基础设施,并在30万人口以上区县市各建设1所特教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特教津贴,通过随班就读、特殊学校就读、义务送教上门等形式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提高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推动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三类课标教师培训工作,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负责科室:基教科、财建科)

10.推动终生教育发展。建立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开放大学建设,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培训和终身学习服务,支持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广泛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加强社会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负责科室:职成科、社管办)

11.推进学校建设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3所、小学66所、初级中学4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学校12所、职业中专7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乡镇芙蓉学校4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维修改造农村学校150所。推进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举办高中阶段教育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好1所以上示范性公办中职学校。完成桃源职业中专整体搬迁、汉寿职业中专产教融合配套建设、澧县职业中专学校改扩建、安乡职业中专迁址新建、常德经开区公办中职学校建设、津市职教集团迁址新建、石门湘北职专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等。新建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独立学院)转设后新校区、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二期工程、常德技师学院(常德工业学校)扩容提质工程、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新校区、桃花源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引进1所民办高校。(负责科室:财建科、学前办、职成科、社管办)

1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开展师德师风系列活动,加强青年教师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主要责任人师德工作负责制。建立教师宣誓和荣退制度,加大优秀教师表彰力度,设立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强化师德失范行为监督与惩处,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加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力度,推进市、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的整合和区县市教师工作坊研修,建立市级教师工作坊45个、县级教师工作坊450个左右。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评选全省特级教师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50人、市级骨干教师600人、市级名师工作室30个左右、名师队伍结构和层次进一步优化。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全市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建设。开展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群)带头人、名师(大师)工作室的评选。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2.0工程培训和全员远程培训,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严格学分管理与运用。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完善市级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剂机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每年培养公费定向师范生不少于1200名,其中市级培养计划不低于400名。制定优秀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开展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做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的签约工作,尽量多引进学校教学急需的高素质优秀公费师范生;做好省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岗位安置和履约管理工作。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学区(乡镇)内教师走教制度化、常态化。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引导支持外地在编在岗教师回原籍乡村学校任教。严格执行职称评定、名师选拔向农村倾斜政策,落实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职务(职称)和参评市、县级骨干教师具有相应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制度,在乡镇中小学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定期服务”的基层教师职称制度。加快乡村学校教师周转房、乡镇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落实乡村教师(含乡村离退休教师)定期体检制度。继续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奖励分配制度,落实艰苦边远学校特殊岗位津贴、乡镇工作补贴和乡村教师人才津贴等政策,继续实施并完善教师地方性津补贴标准及发放办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定期开展“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和乡村教师红烛奖、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评选,落实优秀教师疗休养和市内主要景区免门票等优惠政策。(负责科室:人事科、师范科、职成科、就业办)

13.实施标准化考点建设工程。支持在常高校建立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新增考位6000个。新建2-5所普通中学标准化考点,新增中学考位3000个。新建1-2个可满足计算机化考试的标准化考点。设立标准化考点建设与维护财政专项资金。(负责科室:考试院)

14.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全面实施“网络校联体”乡村教育振兴行动。积极探索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常德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负责科室:信息中心)

15.抓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遵照新标准加快推进做好装备配建,积极探索建设综合实验室、特色实验室、学科功能教室、创客空间等新型实验室建设。继续推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力争100%合格,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差异。加大本土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实验教师与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做好装备应用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负责科室:仪器站)

16.开展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建立健全中小学生体育竞赛体系,加快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学校美育综合改革,组织有关美育比赛活动,搭建美育教育实践平台,全面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全面加强新冠肺炎、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筑牢学校食品安全防线。(负责科室:体卫艺科)

17.抓好学生资助工作。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做到一个不漏、应助尽助。加强学生资助宣传和资助育人工作,发挥学生资助的社会效益。加大社会资金的募集力度,让社会资助对国家资助形成有力的补充作用。保障资金配套,确保各项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负责科室:资助中心)

18.抓好语言文字工作。调整充实常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形成“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启动常德市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体系监督,建立语言文字应用监测和服务志愿者队伍。继续加大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划化建设力度,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行业管理、城乡管理和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创建内容。定期开展中小学和学前教育阶段教师普通话水平抽样测试。启动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制定常德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建设实施工作方案。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和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语言文字教育课程建设和语言文字实践活动。拓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的社会参与面,举办经典诵写讲赛事活动。继续推进《为你朗读》公众平台建设。(负责科室:语委办、普通话培训测试站)

19.强化教育督导评估考核。积极推进教育督导机制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的作用。全面落实教育督导职能,认真开展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切实做好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评估。按规划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等的评估验收,改进幼儿园办园行为、义务教育质量、中职学校办学能力等的评估监测。完善学校督导的政策和标准,重点督导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情况;完善学校自我督导体系,优化学校内部治理;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落实常态督导,督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改进教育督导方式方法,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遵循教育督导规律,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统筹。创新督学聘用方式,提高督学专业化水平,严格教育督导队伍管理监督。加大教育督导结果应用力度,落实激励机制、压实问责制度。(负责科室:督导室)

20.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构建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落实教育系统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建立重大教育决策事项的民意调查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作用。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教育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执法决定说明理由制度“四项制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大数据监管、信用监管等。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探索建立由教育部门统筹对学校和教育机构实施行政检查的制度,制定年度规划和检查清单,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减少不必要的督导检查评比。扎实推进依法治校,抓好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建设,完善以党委或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维护校园安全。完善师生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学校风险防控机制和校内纠纷化解机制,把矛盾纠纷消解在萌芽状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握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注重法治教育的实践性、参与性,进一步密切学校和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等部门的合作,大力开发青少年法治教育资源,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共同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优质平台。组织“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着力抓好教育系统干部和教师的法治教育,在各类干部培训、教师培训中加大宪法法治教育内容,引导干部树立宪法意识,提升法治素养。(负责科室:法规科、党建科、纪检办)

21.抓好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完成校园封闭式管理、专职保安配备、一键式报警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城镇护学岗设置四项校园安防基础建设,确保四项达标率100%。实行校园消防标准化管理,推动校车监管平台智能化建设,推进校车交通问题顽瘴痼症整治,实现全市校车运营专业化、集约化、智能化管理。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开展禁毒、防溺水、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反恐防暴、防震减灾、扫黑除恶、扫黄打非、防范非法集资等安全工作。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重点人员的动态管控,加大对校园周边非法营业场所清理整治力度。指导全市学校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督促落实校园安全风险防控责任。启动“十四五”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县市、示范校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平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负责科室:安全科)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对教育事业提出明确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等;要制定理论学习方案,将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思想理论列入教育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列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政治监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继续开展教育系统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大惩治力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进教育系统从严治党。

2.完善体制机制。依法依规明确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管理事项,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机构作用,对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使用教材、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健全学校重大决策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的工作,要加强督导落实,强化监督管理,保障学校正确办学方向。采取事中事后监管方式,针对不同学段、不同规模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注重加强分类管理,实施精准定向赋权,构建差异化的监管方式。

3.强化经费保障。贯彻落实《湖南省教育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财政拨款、学校收费、社会投入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严格落实《湖南省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实施方案》,加强“两个只增不减”落实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考核,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确保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比例不降低,新增经费重点保障困难地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多投向教师、学生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内涵建设。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

4.激发办学活力。深入教育“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校教育教学、人事工作和经费使用的自主权。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引导和促进学校持续改进提高办学水平。构建完善的教师激励体系,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构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注重选优配强校长、加强条件保障、拓展社会资源等,以提升学支撑保障能力。



归档时间:2024-03-25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