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发改建复〔2024〕11号B类
(此回复件公开)
田海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降低园区企业要素成本的建议》收悉,现回复如下:
一、现行水、电、气价格情况及相关工作
(一)电价:2023年,我省平均销售电价0.7319元/千瓦时,同比上涨1.6分/千瓦时,涨幅2.23%。电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维持高位,较基准价上涨了19.8%;二是受干旱影响,低价水电减少,高价火电增加,购电成本大幅上升。目前我省正在优化火电上网电价,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加大新能源投产力度,预计我省工商业电价会有下降空间。同时,我委积极宣传电力价格政策,会同市供电公司前往经开区、高新区企业实地调研企业用电价格情况,指导企业合理运用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基本电费电价政策。
(二)水价:2022年市城区进行供水价格调整,政策出台时充分考虑了工商业用户要素成本,非居民用水及特种用水价格分两年调整到位。2023年,我委会同市住建局召开座谈会,充分征求相关单位意见,调研重新出台《常德市非居民及特种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实施方案》,对新增用水户及因快速发展、企业扩大生产、改换行业等特殊原因的用水户定额给予明确规定(新增用水户第一年度不执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下一年度按上述方法确定用水定额后执行。用水定额确定后,原则上当年不予调整,但确因单位快速发展、企业扩大生产、改换行业等特殊原因,由供水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水户的用水额度)。2024年,按国家总体部署,县市区水价可能也会调整,我委将认真部署开展县市区供水价格成本监审工作,要求县市区切实掌握供水企业价格运行真实情况。凡不具备调价条件的不予调价。
(三)气价: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我国又是天然气资源稀缺国家,人均天然气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我国天然气进口依赖度较高,气源、气价均受国际影响。2023年全国消费天然气3927亿立方米,其中进口1800亿立方米,占45%,2022年全国消费天然气3667亿立方米,其中进口1532亿立方米,占42%,2022年以来,因贸易争端升级、地缘政治频发,全球能源市场供需偏紧,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燃气供应价格受国际影响,也呈现出大幅上涨态势,且一直高位运行,另外,天然气价格不具备可比性,它是一种资源产品,不同地域,价格差别较大,如:新疆门站价格比我省便宜0.8元/m³、陕西、内蒙便宜0.6元/m³、重庆、四川等地便宜0.3元/m³,再加上管道运输距离的远近,销售价格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常德比长株潭、岳阳多管道运输费0.374元/m³,我市下属县市区比市城区多管道运输费0.33元/m³。目前我委正开展县市区第二监管周期管道燃气配气价格及“五县一市”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成本监审,待成本监审后,适时调整县市区配气价格、管输价格。
二、关于重点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重构产业体系。目前,已对标全省“4x4"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我市产业发展情况,按照“对标、优化、整合”原则进行调整,构建富有常德特色的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即四个千亿优势产业:轻工纺织、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数字产业;一个新兴产业:新能源与新材料;一个未来产业:生物制造产业。形成了对标省里、富有常德特色、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4+1+1”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培育产业集群。将产业集群建设作为标志性工程,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特色产业集群梯次培育体系,聚焦主特产业,找准细分赛道力争每个县市区培育至少1个产值30-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全市每年择优推荐5个左右集群参加全省竞赛。截至2023年,全市有常德先进装备制造、桃源人机交互智能显示屏2个省级产业集群,常德储能材料等3个产业集群培育对象,新增培育对象数量居全省第二。今年重点支持常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常德储能材料、津市酶制剂、澧县服装辅料产业集群争创省级产业集群,汉寿绿色精细化工、石门电声元器件、桃源风电紧固件等产业集群申报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对象。
二、突出各园区错位发展,着力形成竞相发展态势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推动新发展阶段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湘政办发〔2021〕19号)、《常德市“五好”园区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常政办发〔2022〕3号)等文件要求,按照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的原则,实现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努力构建融合协调格局。根据《关于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全省产业园区进行了新一轮主特产业规划,常德经开区以轻工纺织、新能源材料为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为特色产业;常德高新区以工程机械、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为特色产业;汉寿高新区以工程机械为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为特色产业;桃源高新区以智能终端及设备为主导产业,以轻工纺织为特色产业;澧县高新区以轻工纺织为主导产业,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为特色产业;临澧高新区以高分子材料为主导产业,以机械零部件为特色产业;石门高新区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为主导产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产业;津市高新区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以化工新材料为特色产业;安乡高新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为特色产业;西洞庭产业开发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以高分子材料为特色产业。
三、人才、资金方面
(一)人才。2023年,人社部门多措并举持续为企业用工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服务,为企业和各类人才牵线搭桥,帮助企业缓解用工难题:1.落实专项主题服务活动。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金秋招聘月”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为企业与求职者牵线搭桥。2023年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活动710场,累计参加单位2.21万家,提供岗位48.25万个,登录进场求职人员27.53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7.8万人。累计为全市150家重点企业招工1.19万人。同时,抓住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假日返乡人群较多的时间节点,在高铁站、河街、步行街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开展招聘信息展示活动,提供大量招聘岗位与企业信息,为企业与求职者牵线搭桥。2.加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深入企业摸底调研,根据企业用工缺工等情况调整优化重点企业名录,加强用工保障监测,主动对接企业,跟踪服务,了解用工需求,开展人社专员服务活动,点对点联系重点企业,建立服务企业台账,让企业“少跑路”、干部“多跑腿”,有针对性地梳理企业招工问题清单,进一步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今年以来,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1.19万人。3.组织校园招聘引进人才。为缓解重点企业对高学历人才、研发人才等的需求,组织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参加本地高校招聘活动、前往省内高校引才。组织845家次重点企业参加本地高校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9场,提供就业岗位约1.2万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414人;全年累计组织118家次企业赴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8所省内高校开展春季、秋季高校校园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625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14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90人、本科678人、专科275人。4.人社专员深入企业送服务。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招工用工、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方面的问题,选派了38名业务骨干组成“人社服务专员”队伍,开展“人社服务专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政策宣讲、答惑解疑、代办帮办、意见收集等,主动为企业提供菜单式的订制人社服务。“人社服务专员”让“企业找服务”变成“为企业送服务”,在招工用工方面,通过与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和人力资源机构合作,缓解了多家企业的用人需求,比如针对湖南武陵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焊工紧缺的情况,协调湖北、张家界等地区的焊工资源,为湖南武陵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输送焊工专业技能人才100余人,稳岗2个月以上的有40余人;针对湖南亲零嘴食品有限公司因线上订单增加急缺普工的问题,联合常德高新区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暨慈利县劳务协作招聘活动,开展专项保岗送工活动,短期内送工50余人缓解该企业用人需求。“人社服务专员”活动开展以来,共发放各类人社政策宣传资料4000多份,接待群众政策咨询3000多人次,帮助95家重点企业化解了困难和问题。
(二)资金。一是严把审核关。全力配合湖南证监局,做好私募股权投资“照前会商”工作,从源头上“扶优限劣”,推动私募股权机构健康发展,2023年审批通过兴鑫产业基金、达峰二号等5只私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36.7亿元。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坚持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依法依规支持私募机构发挥专业能力,深度与产业项目对接,引导我市私募股权投资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与高技术转化应用等产业,在2023年柳叶湖创投峰会上推荐中泰特装等15企业。三是排查潜在风险、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要求,配合湖南证监局规范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展,对未在中国证券投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机构按照清理一批、规范一批、打击一批的原则,根据省委金融办部署,针对辖区25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展开风险排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还投资企业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我委一是积极开展价格政策宣传,争取和落实更多的惠企政策,让政策红利惠及于民、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政策宣讲座谈会、利用新闻媒介阵地宣传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和经营者树立公平有序、透明放心的市场交易理念,提升政策普及率和知晓度;二是在日常价格工作中,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答疑解惑,切实增强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信任感与安全感;三是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坚定信心,消除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价格政策顾虑;四是积极听取企业意见与建议,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五是聚焦民生热点、焦点,企业难点、痛点,积极搭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和谐共处,互通有无的桥梁。六是联合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水电气涉企收费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水电气行业价格行为。
常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常德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2024年5月13日
签 发 人:卢 岳 联 系 人:何 勇
联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动办) 联系电话:0736-78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