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深刻洞察国际形势复杂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突破,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人民生活水平质的飞跃。
创新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压力和挑战,始终保持政策定力,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度效。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健全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宏观经济治理合力。
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12至202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经济总量的增量为26.4万亿美元,其中我国增量占比37.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12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提高到18%,年均增长率6.2%,远高于世界3.0%的平均增速。特别是近三年来,面对世纪疫情冲击和三重压力,我国经济仍年均增长4.5%,高于世界增速2.4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6301美元增加到12741美元,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持续提升。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
我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稳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形成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场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十年来,国资国企改革完成顶层设计,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布局方向、调整机制更加明确,国有资本权益和营业收入平均增长20%以上。2022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为4700多万户,比十年前翻了两番。产权保护和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商贸流通体系和物流体系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高效畅通的国内市场逐步形成,202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超过13.79万亿元。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排名跃升至第31位,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持续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
我国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三去一降一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集聚发力。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十年来,我国产业体系更加完备,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7.3∶39.9∶52.8,2012至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9.4%、28%提高到15.5%、31.8%。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明显,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首次超过3万亿元,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到第11位,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
我国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实现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有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区域发展。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
十年来,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2012至2022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从21.3%、19.6%提高到22.1%、21.4%,已连续多年高于东部经济增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从53.1%提升至65.2%,“两横三纵”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2020年我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88降至2.45,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加快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努力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的外贸增长点,推动形成外向发展型、沿边拓展型和内陆联通型等各类对外开放高地。
十年来,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6%,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建立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和21个自贸试验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平台,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年均增长8%、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切实维护经济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健全粮食产供储加销体系,不断夯实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基础。建立健全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着力畅通经济循环,努力稳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补齐产业安全发展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制机制,有力维护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稳定大局。
十年来,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牢牢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超过41亿吨标准煤,风电、太阳能、水电、在建核电装机规模保持世界第一,紧缺矿产资源自主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稳价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风险取得重要成果,累计消化不良金融资产16万亿元,房地产市场实现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