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委聚焦“编制重大规划、推进重大项目、研究重大政策”中心任务,统筹抓好“扩投资、兴产业、促改革、稳物价、保粮安、优环境”重点工作,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产业发展聚集,全力推进现代化新常德建设。
1.在落实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发展上担当作为。积极推进项目招引。牵头联系的高新区中高端液压油缸智能制造产业园签约落地。分工负责的盐田港集团合作事宜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圳盐田港已分别与常德经开区、桃源县、澧县和津市等地就相关港口项目签署实质性协议,盐田港港航发展(常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协调服务的石门电厂三期审批事项获国家发改委初核同意。科学谋划“双碳”行动。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常德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碳中和示范区创建目标和路径。在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策划形成一批先导示范工程,常德经开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桃源县抽水蓄能工程等一批项目纳入国省专项规划。落实落细“双控”举措。紧盯“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30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下降3%”年度目标,按照行业和属地管理原则,第一时间明确各县市区年度能耗“双控”责任,组织市直责任单位分行业分领域分类制定年度节能方案。高效落实交办任务。《常德和岳阳经济发展对比分析》《常德市拟培育“特色小镇”建议》《以“五优联动”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委市政府政策举措。
2.在扩大有效投资、服务项目建设上锐意进取。持之以恒推进项目建设。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232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51.21亿元,占年度计划94.26%。其中,49个省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3.07亿元,占年计划118.18%,高于全省平均进度8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1。高新区中联建起二期、经开区武陵酒提质改造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常德高铁枢纽站过渡站房和过渡广场正式启用。全力以赴争取上级投资。制定出台《常德市争取国省投资支持工作考核细则》。截止目前,全市发改系统累计争取上级投资58.73亿元,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135”工程升级版等38个专项争资份额占全省10%以上。发行企业债券4只,募集资金15亿元。下达专项债券限额92.93亿元,截至10月底全市已成功发行专项债券项目36个、发行专项债券金额57.72亿元(占全省7.81%,排全省第四位)。着力解决项目建设突出问题。坚持“一单三制四调度”的工作机制,累计解决影响项目进度问题107个。严厉打击阻扰工程项目建设、侵扰企业生产经营、扰乱重点园区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累计调处矛盾纠纷59起,立破治安案件84宗,行政拘留117人,立破刑事案件81宗,刑事拘留118人。
3.在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优势产业上久久为功。狠抓顶层设计。牵头制定《打造优势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面推进链长制,着力打造21条优势产业链。高标准建立工作调度及动态监测服务机制,高质量完成优势产业链“两图两库两报告”编制工作,明确各产业链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狠抓产业链建设。1-9月,21条优势产业链上1034家规上企业完成总产值210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2%,混凝土设备产业链等7条优势产业链增速超过30%;各产业链上共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03个、88个。新引进电将军储能产业园、石门电厂三期等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狠抓保障服务。有序推进常德经开区等5个产业园区调区扩区工作,津市高新区获批全省第一批化工园区。组织开展“暖企行动”,各链办单位开展工作调度、招商推介等专题活动143次,化解突出问题71个。
4.在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市场环境上不断突破。奋力促改革活机制。扎实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投融资体制机制、培训疗养机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改革事项。出台《常德市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工作落实清单》等改革举措。《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责任分解方案》已按程序上报市政府(待审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正式成立常德市粮食集团和常德市天和航空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大力优环境激活力。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累计推出“信易贷”线上线下相关产品162个,发放信用贷款294.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23亿元,增长17.67%。分6批次通报92名综合评标专家违规行为,解聘7名专家。分阶段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取消赞助费、培训费等不合理不合法收费项目,135家市级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完成行政脱钩改革。清退违规加价电费523.26万元。着力防风险守底线。严格执行《常德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科学编制并组织实施2021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183个市级政府投资计划项目已开工113个,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61.75%、72.21%。深入开展超概专项整治,清查超概算项目12个,涉及资金5.64亿元。
5.在强化民生保障、稳定社会大局上真抓实干。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预计可顺利完成地方储备粮油轮换核验计划和早中晚稻收购任务。时任省委主要领导对我市以全产业链思维维护粮食安全“双增加、双合格、三方共赢”的经验做法予以高度肯定和评价。深入开展粮食流通“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并作为全省唯一市州做工作经验典型发言。抓实生态环境整治。严格落实河湖林长制,狠抓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和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及“回头看”交办问题整改。鼎城区石板滩石煤矿坑、津市工业园污水甲苯浓度超标等整改均已验收销号。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积极拓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截至9月底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已实现稳定就业9146户13492人。常德全域纳入国家湘鄂渝黔革命老区重点规划范围。谋划并启动常德智慧水稻建设。稳步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强化社会民生保障。常态化开展价格巡查监管,全市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切实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实现全市污水处理收费国家最低标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重点联系城市申创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6.在研判经济形势,当好参谋助手上持续发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发挥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监测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定向加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监测,深入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作思路和建议。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为全市经济健康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强化经济领域安全防控。牵头落实国家安全经济领域主体责任,聚焦经济领域重要风险点,形成《从“滴滴网络安全审查事件”看赴外上市公司的跨境数据监管与国家安全》《2020年常德市房地产库存及监测分析报告》等多篇调研报告。突出经济发展政策研究。出台《常德市推进服务业发展奖励实施办法》《常德市扶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政策实施细则》《常德市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责任分解方案》等重大政策。起草形成《常德市支持民航运输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推动航线补贴资金市场化运作。
7.在增强干部队伍、创建模范机关上奋勇争先。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围绕“讲好一个故事、用好两个平台、抓好三种学习、办好四类实事”有序开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专题学习研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梳理形成36项工作清单,撰写理论文章200余篇,荣获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一等奖,学习效果得到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巡回指导组充分肯定。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制定印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紧扣元旦、春节、五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先后6次开展廉政提醒,组织开展教育活动9场,党风廉政教育受众1200余人次。我委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总支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导向。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选拔任用一批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的干部,其中正科实职干部3人、副科实职干部2人。引进6名高素质硕士研究生。着力浓厚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定期举行“业务大讲堂”、“经济形势分析”“青年干部论坛”等活动,为常德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开辟“发改小剧场”宣传阵地积极推送政策解读、项目建设、粮食安全等重点工作动态。模范机关创建工作被评为市直优秀(先进)单位。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市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在兴产业、扩投资、促改革、优环境、保粮安、控物价等领域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为现代化新常德建设作出发改贡献。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
1.聚焦扩投资稳增长,狠抓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实施重大建设项目200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700亿元。其中,重点项目中产业项目投资比重不低于60%。实施重大前期项目100个,确保60个以上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力争40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紧盯“三类500强”、总部企业、上市公司,引进培育一批投资大、质量优、带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机制,着力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强化资金、用地、能源等要素保障。紧扣国省政策导向、产业发展趋势,加强“三类项目库”建设,力争储备体量占全省10%以上,争取上级投资实现“双10%”(即份额占全省比重不低于10%、比上年度增长10%)。
2.聚焦强链条兴产业,加快园区发展。一方面,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坚持盘增量、扩存量、提质量工作思路,以优势产业链“链主”企业为核心,坚持把产业链研究透,把“一链一策”研究实,有针对性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烟草、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方面,加强园区建设管理。以“五好”园区建设为抓手,按照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的原则,着力推动园区内产业融合发展,有序完成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调区扩区工作。推动园区平台由融资建设型向投资营运型转变,力争常德经开区、桃源高新区、临澧经开区在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上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常德经验。
3.聚焦促改革优环境,服务市场主体。深入推进重大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重点改革,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推进“双碳”行动。组织实施《常德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设一批“零碳+”试点示范工程,培育和开发本地新能源市场,增强新能源产业吸引力,在全社会营造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依法依规推进放权赋权工作,提升惠企便民政策知晓率和兑现便利度。积极争创国家信用示范城市,做优征信平台,拓宽企业金融信贷渠道。出台《常德市政务诚信评价办法》。
4.聚焦促开放补短板,推进乡村振兴。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围绕更好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益常高速复线、官新高速、炉慈高速、沅澧水航道建设等对外通道建设。积极推进航空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常德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等开放平台建设。确保常益长高铁顺利开通运营。有序推进襄常高铁、常岳九铁路等对外通道建设前期工作。补齐经济发展短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培育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测检验、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着力打造一批中心镇、卫星镇和产业强镇。
5.聚焦守底线强保障,改善社会民生。切实保障发展安全。以构建“五优联动”为抓手,探索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常德模式”。科学编制2022年市级政府投资计划,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清查,建立长效机制。构建生态发展屏障。狠抓能耗“双控”目标责任落实,严格“两高”项目管控,做好中央和省层面交办问题及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曝光问题整改和销号。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创新创业基地(载体)建设,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监测预警,统筹推进民生设施建设,力争获批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有针对性加强智能技术适老化运用改造。
6.聚焦严作风提素质,强化党建引领。营造风清气正的优良作风。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相关党纪政策,围绕“四风”问题,认真落实谈心谈话、财务检查、纪律督查等监督措施。聚焦中央、省预算内资金监管、项目建设招投标等领域,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锻造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坚持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公开引进、选拔一批优秀干部。把学习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扬争先创优优良传统,定期举办青年干部论坛、业务大讲堂、道德讲堂、发改读书会等活动,着力开展大调研、挂职培训和专题研讨班等特色工作,不断提升机关干部工作能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模范机关。常态化抓好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两同时谈话等制度落实落细。大力弘扬“忠诚、团结、学习、能干、廉洁”的发改精神,努力建设好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模范机关,着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进一步健全优化机关财务管理、项目审批、项目申报、项目监管等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加强发改工作宣传推介,树立良好机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