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发改案〔2018〕26号B类
郭灵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发展常德市第三产业的提案》收悉,我委会同市财政局、市商务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回复如下:
一、关于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GDP和工业增加值从两位数增长变为一位数增长的情况下,第三产业仍然保持了13.5平均增速,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十三五”头两年,全市第三产业增速也在11%以上,特别是2017年,全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550.1亿元,同比增长12.6%,占GDP比重达到47.9%,总量全省第二仅次于长沙。
二、关于推进国际服务贸易行业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传统的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运输、保险、金融以及旅游等无形贸易,也包括除了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服务以外的新的贸易活动,如承包劳务、卫星传送和传播等。影响我市国际服务贸易的因素有很多,从服务业内部情况看,全市四类服务业企业中(房地产开发、金融、限额以上、规模以上),与国际服务贸易有关的是金融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业企业。在这些企业中,规模较大有能力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的是金融、通信、交通运输、旅游、劳务输出等行业企业。据了解,我市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和劳务输出等方面。而其他行业国际服务贸易体量少,无法统计。具体分析:一是金融业、通信业。我市的主要企业是国有银行和国有通信公司,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人保财险、移动常德分公司、电信常德分公司。这些企业是常德分公司,其主要的服务定位就是常德地区,国际服务贸易体量较小。二是交通运输业。国际服务贸易中的运输业主要集中在港口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我市地理位置、交通优势不明显,无法承接交通运输类的国际服务业贸易。三是劳务输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农村发展问题。而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劳务输出,农村人口都是主力军,农村劳动人口输出有违乡村振兴战略,不宜倡导。
综合考虑,我市应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此带动我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主要发展思路是唱响桃花源品牌,做强旅游产业。全市形成合力塑造桃花源品牌,通过桃花源景区打响桃花源品牌,通过桃花源品牌塑造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规范全市旅游形象口号。首先要在形象口号上突出桃花源品牌,给市民和游客一个清晰、明确的形象定位,并且长期坚持不变,这样才能形成市场效应。近年来,我们先后打过“桃花源里的城市”、“亲亲常德 浪漫之城”两个旅游形象口号,两个口号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桃花源里的城市”单刀直入的摆明了我们这里就是桃花源,但过于生硬,“亲亲常德 浪漫之城”较为亲切生动,但浪漫之城常德却无底蕴和基础支撑。全市确定突出桃花源品牌的形象口号后,各区域要统一规范形象口号,如全省以“锦绣潇湘”为整体品牌形象,区域打造“锦绣潇湘,天下洞庭”、“锦绣潇湘,神秘湘西”等品牌,同样常德假若以“桃花源里”为整体品牌形象,从城区到各区县要规范统一形象口号,不要轻易改变。
(二)规范全市旅游规划。无论项目开发、景点建设、品牌打造还是市场营销也好,都要规划先行,只有科学规划、系统考虑,才能正确决策,形成合力。唱响桃花源品牌单靠做好桃花源景区是不够的,要站在全市的角度统一规划,围绕桃花源品牌、桃花源主题,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产品,完善区域布局。此外,各景区的旅游规划都要规范,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才决策,要根据资源特性、市场需求合理规划,设计游客满意的产品,不能观光型产品一统天下,要大力拓展度假型产品,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迅速完成产品转型升级。
(三)规范旅游精品线路。景点必须与景点串联形成旅游线路产品才能向市场推出,所以,无论全市还是各区县的项目建设、景点打造,都要站在区域及线路整合的角度去考虑,确保线路主题的切合,线路景点的差异化。目前,我市推出了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六条城市旅游精品线路,将武陵区、柳叶湖、鼎城区、桃花源、德山等精华景点串联形成精品线路,同样区县也在编制自己的旅游精品线路,并围绕线路加强产品建设。围绕桃花源品牌,全市上下要规范编制“桃花源里”精品旅游线路,精心提升线路景点、配套服务以及基础设施,打造能向国内外游客重点推介的精品游线。
(四)从旅游营销开始规范。旅游营销各自为阵、小打小闹,往往是费钱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情,唱响桃花源品牌,全市旅游营销要主题统一,步调一致,协同合作,要集中优势资源主攻重要媒体、重要客源市场,这样才能整体发力,形成市场效应。今年,我市旅游营销就重点放在了央视广告宣传、常德旅游节举办等重要媒体和重要活动上。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规范统筹全市旅游营销,不仅节省营销成本,还能获得更高、更大的市场影响度和关注度。
三、关于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2016年,原“常德市第三产业领导小组”更名为“常德市服务业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交通、旅游、文化、养老、健康等33个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办公室设市发改委,负责具体工作落实。今年,以“开发强市、产业立市”为契机,明确了我市第三产业未来几年的主要工作。
(一)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是推进项目策划引进。积极引进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常德康复医院、中国中药常德产业园、北部新城城市商业综合体、常德农产品物流园、华夏银行、湖南股权交易所常德分所等重大项目。二是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大唐司马城、华侨城卡乐星球、婚庆产业园、常德市福寿颐康园、康福莱颐养院、常德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武陵区第一小学、鼎城永安小学、经开区莲花池小学、赵家桥小学等工程建设。
(二)打造服务业特色品牌。创建市一中、四中、七中、常德外国语学校、芷兰实验学校等5大本地特色基础教育品牌,打造中、高职业院校汽车工程、艺术设计、财经商贸、智能制造、旅游服务、信息技术等10大特色品牌专业群;推进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成立城市旅游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创建提升规划》;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中华老字号、湖南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品牌。评选常德“十大名菜”,举办常德市美食文化节,申报“中国钵子菜之乡”;差异化打造德国小镇、大小河街、老西门、城壕湾等特色街区,开辟免费旅游线路,发展旅游购物;加强与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的对接联系,建设常德馆。
(三)加强服务业政策引导。一是落实一批现有政策。严格落实《扶持开放型经济发展办法(试行)》、《常德市企业上市(挂牌)扶持奖励办法》、《关于支持基金小镇发展的若干意见》、《常德市旅游促销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取得实效;二是推动一批政策出台。推动出台扶持商贸流通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帮助服务业企业茁壮成长。三是研究一批重点领域。重点研究产业基金股权投资政策,优先使用常德造产品引导政策,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整合及传统优势品牌复兴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政策,争取形成研究成果,适时出台奖励扶持办法。
(四)培育服务业发展载体。一是积极开展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创建活动。每年创建2家以上市级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大力申报创建省级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力争每年新增1家省级服务业示范集聚区。二是大力培育规上企业。按照分层培植、突出重点、稳步实施的原则,实施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不同规模、不同层级的服务业企业,力争每年培育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200家,到2020年全市规上、限上企业达到1800家以上。三是积极打造各类专业园区。策划打造智慧产业园、快递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优化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推动服务业发展。
常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6月21日
签发人:刘凡荣 联系人:姚厚杰
联系单位:常德市发改委 联系电话:1507367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