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常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033号提案的回复

2020-06-22 11:45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阅读次数:
字号:【

(此回复件公开)

袁用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城发展问题研究的提案》收悉,现回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县城规模结构”的建议。目前,我市实施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市取消农业、非农业性质户口以及由此派生的自理口粮户口、蓝印户口等各种类型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不再标注户口性质,不再受理“农转非”、“非转农”等户口性质变更申请业务,不再依据户口性质统计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改为根据户口登记地的城乡地域属性划分统计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村户籍人口。进一步调整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有序放开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在武陵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常德经开区等城区合法稳定就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下一步,我委将在全市“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县城人口问题,重点围绕农村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引,为优化县城规模结构提供支持。

二、关于“构筑‘工’字型城市群”的建议。建议中关于构建“一核二支三线”的城市格局与我委起草全市“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部分的思路基本一致。我委拟对城市群建设做出如下初步规划:一是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抓好中心城区提质扩容。扩大城市发展“边界”,按照北拓、西进、南融、东提质总体思路,调增和优化城区行政区划,扩大城市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范围,培育高铁新城、智慧新城、空港新城、临港新城、阳明湖新城、会展小镇等新兴组团。二是坚定津澧融城推进步伐。加快津市、澧县两地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一体化,将津澧新城打造成为澧水流域首个建成区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0万人的中等城市,建成常德市域副中心。三是推进常桃融合工作进度。突出抓好“交通融城、产业融城、旅游融城”三个重点,突出陬市在融合中“桥头堡、卫星镇、急先锋”的战略地位,打造陬市镇桥头堡,提升陬市镇实力。下一步,我委也会重点关注城市群发展其他相关工作,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加强政策研究,挖掘、开发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城市群建设。

三、关于“强化县城产业支撑”的建议。我委高度重视县城产业发展,配合市产业办起草了《关于优化全市园区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常政发〔2018〕9号),明确了产业园区发展定位,点出了各个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县城产业园区发展差异化指明了方向。一是推动县域产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国家级园区不超过三主三特,省级园区不超过两主两特”定位,进一步明确各县园区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聚焦。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环保等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体系齐全的上下游优势产业链,通过注入技术、创意、管理、资本、品牌等要素,大力提升行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二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先进工程机械制造、专用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现代农业装备机械、船舶机械等为重点,推动技术高端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产品规模化,打造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和新能源车辆制造基地等。此外,国家六部委2016年4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发改外资〔2016〕815号)明确了开发区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战略,以及本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我委会同相关部门对我市10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进行了清理整顿,要求对占用农田、道路等不符合规划的园区用地进行调区等。下一步,我委将在“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县城产业发展问题。

感谢您对我市县城发展问题的关注与支持,热忱欢迎您继续予以关注,为我市建设美丽县城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常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6月5日

归档时间:
已归档